對于特雷-楊來說,NCAA和NBA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同。
在NCAA的唯一一個賽季,特雷-楊場均出戰35.4分鐘,拿到27.4分3.9籃板8.7助攻,投籃命中率42.2%,三分命中率36.0%,罰球命中率86.1%。
在NBA的第二個賽季(也就是本賽季),特雷-楊場均出戰34.8分鐘,拿到29.0分4.6籃板9.0助攻,投籃命中率44.4%,三分命中率36.7%,罰球命中率84.1%。
——個人數據甚至還有略微的提升。
但有人說特雷-楊就是個數據刷子,在聯盟副班長的老鷹隊里拿到這樣的數據說明不了什么。
被質疑很正常。
NBA是競技體育場,而競技體育從來都是以成績說話。論個人數據,鄧肯生涯場均19.0分10.8籃板3.0助攻,放到本賽季的話,約等于武切維奇(本賽季場均18.7分11.0籃板3.5助攻),但不會有人覺得武切維奇的水平和鄧肯一樣。
一位個人數據優秀但球隊戰績不佳的球員,如何去界定“他確實是個人能力強”還是“他就是一個數據刷子”,球迷們爭執了這么多年也沒能爭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球隊戰績一天不好,這位球員就免不了被質疑。
就像本賽季奇才隊的比爾,論數據——場均28.8分4.5籃板6.3助攻——足以入選全明星,但因為球隊戰績不佳,最終還是遺憾落選了。
比爾在落選后說道:“真正懂球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全明星,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帶領我的球隊進入季后賽的。”你看,比爾比誰都清楚自己落選的原因。
那比爾究竟是“扛著傷兵滿營的奇才前進”還是“在東部第十的球隊里使勁撒歡”?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特雷-楊如果不是因為高人氣的加成被選入了全明星首發,恐怕也得跟比爾來競爭一個全明星替補席位了。那特雷-楊和比爾誰更厲害?
不知道……
只是特雷-楊更年輕一點,而年輕,意味著還有無限的想象空間——21歲就場均29+9,以后還不得起飛?
另一方面,被質疑意味著已經有了被質疑的資格,畢竟,同樣是2018年的高順位新秀,好像就沒有誰去質疑“巴格利三世真的有那么強嗎?”
對吧?
就像人們說起2003屆新秀,就會去比較詹姆斯和安東尼;說起2005屆新秀,就會比較保羅和德隆;特雷-楊和東契奇這兩個2018屆的高材生,在接下來的很多年時間里,都會成為球迷們的比較對象。
都是當屆球員里的佼佼者,在場上都司職組織后衛,都已二年級生身份入選了全明星首發,甚至,兩人因為一場交易在選秀日當天互換了母隊……兩個人的名字,注定捆綁在了一起。
獨行俠本賽季戰績喜人,一度曾到過西部第二的位置,數據戰績雙豐收,東契奇自然廣受好評;老鷹戰績東部倒數第一,聯盟倒數第二,所以特雷-楊場均29+9也飽受爭議。這是特雷-楊面臨的現狀。
但老鷹的糟糕戰績應該怪特雷-楊嗎?
截至目前,本賽季老鷹進攻效率值為104.6,防守效率值為113.4,凈效率值為-8.8。當特雷-楊在場時,球隊的進攻效率值為109.6,不在場時球隊的進攻效率值為92.0,凈差值為17.6,全隊最高;當特雷-楊在場時,球隊的防守效率值為115.4,不在場時球隊的防守效率值為106.4,凈差值為9.0;綜合來看,特雷-楊的凈效率值為8.6,依然為全隊所有主力輪換里的最高值。
也就是說:當特雷-楊在場的時候,球隊的進攻有大幅提升,防守有些許下滑;當特雷-楊不在場的時候,球隊的進攻嚴重滑坡,防守有明顯好轉。綜合來看,特雷-楊在進攻端給球隊提供的幫助遠大于其在防守端給球隊造成的危害。
如果沒有了特雷-楊,你猜老鷹這個賽季能贏幾場?
從大學到職業聯賽,特雷-楊身上的優缺點都是一樣鮮明。優在外線投射能力、傳球能力和創造投籃機會能力,缺在籃板能力、護框能力和外圍防守能力。
對于身高1米88,體重82公斤,臂展1米93的特雷-楊來說,他和前輩納什、庫里甚至小托馬斯一樣,受限于身材,很難在防守端有所作為。但前輩們的例子也說明過,即使防守不好,但只要會藏,合適的球隊體系會掩蓋掉個體的這一缺點,并不影響最終的成功。
但最終成功的前提是,自己也得在進攻端有超一流的水準。
所以,亞特蘭大的制服組也需要通過一些操作來給予特雷-楊信心。別人東契奇家有波爾津吉斯,有湖人都羨慕的高質量射手群,而特雷-楊只有“寒冰射手”小伙伴,時間久了,心里也該不平衡了。
幸運的是,留給21歲的特雷-楊的時間,還有很多。
本文來自:NBA官網 加載中... 視頻 直播 美圖 博客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游 佛學 眾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