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月23日電 (盤小美)春節前夕,沿著平坦的油路,來到甘肅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漳水村村民賈海峰的家中,高高懸掛的大紅燈籠、鮮紅的門簾與潔白的墻磚互相映襯,給寬敞的院落平添了一份喜慶。屋內,傳來了一陣陣“當當”的響聲,56歲的賈海峰正在廚房里忙著切豬肉。
1月21日,賈海峰清掃院子里的積雪。 盤小美 攝“這是前天殺的年豬,馬上就過年了,今天準備把肉煮好,再抽空買年貨,等老婆、兒子回來了,一起高高興興過新年。”在賈海峰看來,鼠年春節是他脫貧后迎來的第一個春節,各種年貨都要準備齊全。
賈海峰是個勤快人,過去他和大多數農民一樣,農忙時節在家務農,農閑外出打零工,生活過得還算充實。但天有不測風云,2015年賈海峰不幸患上了惡性淋巴瘤,當年醫療費用高達10余萬元。在他治病期間,岳母因病去世,辦理喪事花費了4萬余元。這兩項開支,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2016年他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疾病纏身,賈海峰幾乎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在鎮村干部及扶貧干部的動員和扶持下,賈海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在享受各項扶貧政策的同時,積極發展產業,利用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買羊買豬,搞起了小規模養殖業,還承包4畝地種植玉米。
這幾年,賈海峰和妻子踏踏實實搞養殖、種地、務工,靠著勤勞雙手,逐漸改變家庭困境。2018年,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賈海峰申請到小康農宅建設資金1.25萬元,他利用這筆錢把舊房子重新進行翻修加固,改善了住房條件。
“2019年,賣了2頭豬,收入近萬元,種植4畝玉米,收入幾千元,老婆外出打工,一年收入2萬元,兒子在外面打工,也能掙一點。”賈海峰說,他還享受到了二類低保、養殖補貼、耕地補貼等政策性收入近2萬元,除去看病的花銷,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順利摘掉貧困帽。
“現在每年家里有了穩定收入,我的病情也基本得到控制。雖然脫貧了,但還要加把勁。現在家里還有3只羊,春節過后,打算再買4只羊,繼續購買2頭豬養殖,還想經營幾畝果園,通過發展產業,讓生活越多越好。”賈海峰的言語中,透著對未來生活的自信和向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