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開500多趟 今年將開117趟
廣鐵7年“扶貧專列”助50萬外來工返鄉
2020年1月10日9時44分,載著692名川籍務工人員的D1853次動車組從廣州站啟程,一路向四川綿陽方向駛去。這是廣鐵集團今年春運開行的首趟“扶貧專列”。
在接下來的40天里,廣鐵集團還將開行116趟“扶貧專列”,幫助14萬多名貧困地區外來工順利回家團圓。自2014年首次開行“扶貧專列”以來,廣鐵集團共開行了505趟“扶貧專列”,共運送55萬貧困地區外來工返鄉,讓“扶貧專列”變成“致富專列”,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
“扶貧專列”溫暖回家路
“過年的火車票很難買到,以前都是坐大巴車回家的。”在廣州打工8年多,這是吳先生第一次坐動車組回家。在他的描述中,以前從廣州到老家綿陽市北川縣,需要轉四次大巴,20多個小時坐下來,四肢都麻木了。沒想到今年免費得到了D1853次車票,他高興地第一時間打電話告訴了家里的妻子。“運氣真好,沒想到試著在網上報了下名,竟然得到了企業贊助的動車票。”想著可以坐高鐵回去,他早早就收拾好了行李。
珠三角作為我國春運發源地,外來務工人員高度聚集,運能與需求矛盾突出,盡管鐵路部門盡最大努力增開列車,但運力與實際需求仍存在較大缺口。
貧困地區基本都是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在此背景下,許多外來務工人員只能選擇結伴騎摩托、乘坐大巴或避開春運高峰期返鄉。
為解決貧困地區外來工燃眉之急,讓他們堅定脫貧信心,廣鐵集團從2014年春運開始開行扶貧專列。每年春運前夕,廣鐵集團都主動與政府有關部門、公益機構、知名企業及媒體協商合作,全力滿足貧困地區開行扶貧列車的需求,助力山區人民脫貧致富。
廣鐵“扶貧專列”已開行7年
2014年春運,首次開行“扶貧專列”,當年共開行了40列,高鐵列車僅占2成,共運送7萬多名在粵外來務工人員回家過年。
2015年春運,首次開行了“摩托大軍扶貧專列”。那些曾經要在身上綁著行李,冒著安全風險,迎著寒風騎行一天一夜才能回家的務工人員,從此可以坐上舒適的高鐵返鄉。
2016年春運,首次開行“摩托車貨運專列”,與“摩托大軍扶貧專列”同步開行,讓務工人員和摩托車同時回家。當年,因為越來越多的外來工選擇乘坐高鐵返鄉,“摩托大軍”數量明顯減少。
2017年春運,首次開行“創客一族扶貧專列”,組織各種創客秀、創意展,為創客們與有關企業提供交流新途徑。
2018年春運,首次開行“城市建設者扶貧專列”,讓城市建設者們感受到來自自己親手建設的城市溫暖。當年扶貧專列開行方向更多,延伸至了百色、貴陽、荊門、柳州、邵陽等地,高鐵列車占比從2014年的20%增加到了67.4%,外來工的“專享”旅途更加舒適便捷。
2019年春運,首次開行“脫貧扶智專列”,邀請務工代表分享脫貧致富故事,政府部門代表講述脫貧扶智的重點內容。
2020年春運,首次開行了“怒江州少數民族外來工扶貧專列”,讓全社會更加關注脫貧攻堅地區外來務工人群。2020年春運期間,廣鐵集團將開行117趟“扶貧專列”,分別開往湘、鄂、云、貴、川、桂等省區的貧困地區。
“扶貧專列”是春運中的一抹亮色
“扶貧專列是春運中一抹十分靚麗的色彩。廣鐵集團在有限的運力下,連續7年開行‘扶貧專列’,彰顯了鐵路企業的擔當和作為,體現了鐵路部門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巨大支持。”深圳市委黨校有關專家說。
在D1853次列車上,22歲的平武姑娘胡女士手里的行李箱被塞得滿滿的,里面裝著她為家人準備的新年禮物,有2雙運動球鞋、4件羽絨服、10雙加絨的襪子。其中,保暖的羽絨服是她在商場一件件挑選比對的,柔軟輕便的材質,像極了老家草地上冒出頭的春草。
“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吧。”因為家鄉成為一年才回去一次的地方,每一年的新變化才讓她覺得格外新奇:路修了,車通了,網有了,越來越多的同村人蓋起了新屋。
“我們家四個兄妹都過得不錯,哥哥姐姐在縣里開飯店,妹妹在鄉衛生服務社當護士,家里的老人都有社保,一切都越來越好。”年輕的列車長馬冬冬感嘆,剛參加工作時,總是在車廂里聽見乘客們相互訴苦,說著工資被拖欠、受傷了包工頭不負責,“這幾年,大家說得更多的是環境不一樣了,如何回老家創業。”
(數據來源:廣鐵集團)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