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青年網北京12月14日電(感謝 張建偉)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帶來了社會環境、生活習慣和觀念理念得深刻變革,如何讓新時代得共青團公益活動更加符合青年群體個人價值、社會融入和興趣選擇得需要,團陜西省銅川市委用一項連續實施4年得“青春專列”公益活動給出了答案。落實共青團項目化、社會化和扁平化改革目標,精準破解團組織社會資源動員能力相對局限,效率效能意識模糊得短板,通過團組織直接發動、職能部門高效配合,社會組織主動跟進,公益力量廣泛參與,分別組織開往偏遠山區學校、深度貧困村、幸福社區和鄉村振興幸福生活等青春專列公益行動,在一年年得持續深耕中有效激發、有序吸引蘊藏在社會中得分散公益組織和力量,逐步建立了一支覆蓋全市24個知名公益團隊,擁有1800多人得“團團公益團”,實現了團組織引領力組織力和服務力得提升。
品牌化實施助推引領力提升。團市委聚力將“青春專列”作為共青團參與社會治理,投身脫貧攻堅戰得重要公益項目品牌,在常態化、精準化中提升影響力,每年在深入調研、面對面傾聽后確定服務方向,圍繞一個特定青少年群體,精細實現每一份心愿,讓每一位青年志愿者、公益人士在參與活動中收獲友誼,獲得榮譽,分別授予“團團公益團”聯盟組織,青年榮譽章。為了改善青年社會組織發展不規范、缺乏內生動力得制約瓶頸,團市委爭取市民政局和市鄉村振興局支持,啟動實施了“益青春 共小康”銅川市青少年公益創投伙伴計劃,暨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行動,設置項目資配資金20萬元,重點支持扶貧援助、健康救助、心理康復、技能培訓等十大類項目,以項目創投大賽、項目資金支持得方式服務貧困弱勢青少年群體,重點支持培育得15個優秀公益項目,延伸建立了青年社會組織得項目庫、資金庫、人才庫,實現了“社會治理”工作力量、參與手段和服務對象得深度融合提升,吸引社會組織、公益力量跟著共青團走,為“青春專列”得持續開展提供豐厚得社會資源。
項目化搭建助推組織力提升。在2018年春節前得首趟“開往深度貧困村得青春專列”中,團市委選取7個深度貧困村,征集留守貧困兒童微心愿307個,充分研判明確活動實施中得資源投入、預期目標和社會評估,采取網上招募社會化精準認領,體現關愛提出每份微心愿不超過365元,公益認領、公益派送,將青春專列得影響力牢牢扎在了參與活動得290名志愿者心中,前年年微心愿覆蓋人數增加到507人,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上年年,團市委落實消費扶貧要求,組織銷售企業深入扶貧工廠、貧困戶家中,優選了宜君苦蕎香醋、玉米龍須茶、核桃辣椒醬等扶貧產品,傾心打造出價值16.9萬元得“銅小青消費扶貧大禮包”---大山得禮物,在每份禮包認領中,將不低于10%得收益作為愛心公益金,免費派送給城市社區困難群眾,環衛工、進城務工人員、公益性崗位,派送實現了貧困戶增收、公益愛心力量匯聚,和群眾幸福感提升得路徑閉環,效應倍增。2021年團市委聯合鹽城團市委,啟動開往鄉村振興幸福生活得青春專列,在全市摸排1000名留守兒童微心愿,將鹽城得公益愛心力量向銅川聚集,實現青春專列保障得多元。上年年以來,團鹽城市委出資先后為銅川市移民搬遷集中安置社區建立青少年“科創夢想教室”2個,由“銅人科技”可以輔導團隊提供人才保障,開展數據編程、3D打印等人工智能培訓。
社會化動員助推服務力提升。在“青春專列”公益活動組織中,團市委全程全鏈條采取社會化發動、組織實施和總結評估。在抗擊新冠疫情中戰斗中,團市委迅速搭建起以共青團為核心,以青年聯合會、青年企業家協會和青年志愿者協會為主體力量得“一體四翼”工作架構,迅速組建131支青年突擊隊奮戰在疫情一線。在2021年7月得商洛暴雨洪水災情中,團市委聞汛而動、第壹時間向全市團員青年發出倡議,號召動員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青年志愿者、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參與愛心捐助行動,在與商洛市紅十字會聯系對接后,精準開展災區急缺物資募捐,市青年志愿者協會、銅小青之家、N+1愛心助學協會主動響應,廣泛動員宣傳愛心企業、公益組織捐贈價值30萬元得被褥、手電、雨衣、雨靴、鐵鍬、消毒液和急救藥品等救災緊缺物資。在2021年8月得銅川市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大會上,公益團成員成為首批會員中得中流砥柱。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創文保衛等重點行動中,共青團將組織活力持續在社會動員、資源整合方面充分釋放。團市委重點支持得“音為愛”黃絲帶公益行動、“銅小青”之家農村兒童保護體系項目、“山里孩子看城市”公益夏令營和青少年“心希望”心理健康科普沙盤活動培養了一批可以得青年社工隊伍,探索形成了“政府出資授權、社工團隊承接、共青團協調管理”得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模式,讓公益社工團隊成為政府服務得有序有力補充。
近日:華夏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