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智能物流系列的第二篇,如果有興趣且沒看過我第一篇的球友可以移步先看未來十年投資機會之智能物流
這篇主要是分析未來五年將要顛覆和爆發式增長的AGV/AMR市場,是的,你沒看錯,顛覆和爆發,我的用詞是準確不夸張的,在新冠疫情影響人類生活之后,在資本和科技的推動下,智能物流的無人化比我們想象的都要快!
首先我們先要知道什么是AGV/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s (AMR) and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 (AGV) ,顧名思義一個是智能移動機器人,一個是自動導航裝載車,AGV的出現早于AMR,AMR目前的市場遠遠小于AGV,應用場景有互補,有重疊,總的來說,AGV往上延伸將會吃掉傳統叉車的市場份額,而AMR在工業中復雜生產環境中吃掉部分AGV的份額;所以得益于人工智能 (AI)、機器視覺、自動拾取和放置的操縱能力以及機器人力學的進步,后疫情時代無人化的極大需求,互聯網資本和各種風投基金的推動,兩者在未來五到十年都會顛覆和爆發式的速度的發展
資料來源: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
而根據國外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表明,到 2026 年,AGV 和 AMR 市場預計將達到 132 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約為 35%。未來 5 年內,AGV 和 AMR 的總安裝量將超過 150 萬臺,使移動機器人成為我們日常運營活動中的新常態。
特別是AMR市場,由于目前的基數較小,市場研究表明未來五年到2026年市場容量將達到目前的15倍,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這項疫情大流行后 AGV 和 AMR 業務研究是首次的獨家市場研究,涵蓋新興應用程序,如醫療保健、消毒、零售和庫存管理、安全和檢查、農業、醫院援助、室內和室外交付、清潔、遠程呈現和遠程- 運營、數據平臺和遙感,以及物流和制造等舊收入來源。
此項研究的數據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作為工業 4.0 和供應鏈 4.0 計劃的一部分,自動化是制造和物流行業的重點,以實現持續增長和可持續性。機器人技術是這種自動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2,電子商務的增長是倉庫自動化領域 AGV/AMR 需求的主要驅動力。過去十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以 20%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19 年全球范圍內達到約 3.5 萬億美元,預計到 2026 年將增長到約 7.5 萬億美元。在線零售額的份額已從約 2%總計約 13%,預計到 2026 年將進一步達到約 22%。
3,高昂的人員成本和工資率在發達國家尤其高。叉車操作員的年薪可能高達 50,000 美元。如果需要全天候操作叉車,那么至少需要3-4名司機。加上1萬美元的叉車投資成本和人員成本,一輛叉車的年成本超過20萬美元。
4,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也處于臨界點,已經在顛覆多個行業,肯定會影響當前倉庫的運營方式。2017 年,RightHand Robotics 推出了一種名為 RightPick 的解決方案,可以以每小時 500 到 600 件的速度揀選物品,與人類工人相當。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將大大提高各種自動化系統的靈活性和易用性,從而影響物流自動化,遠遠超出機器視覺對揀選技術的好處。
5,RaaS 和不同的租賃選項正在減少前期投資,因為最終用戶沒有足夠的資本支出來進行試運行來驗證投資回報率。現在有諸如按揀貨付費、按英里付費、按高峰日付費等選項來平衡您的運營支出和 RaaS 成本。
目前的全球市場狀況:AGV 和 AMR 市場
1,2020 年銷售額約為 2.5 億美元。2020 年出貨約 60,000 臺移動機器人(AGV 和 AMR)
2,到 2026 年,美國、德國、英國、中國和日本將引領市場,年需求量將超過 200,000 臺移動機器人(AGV 和 AMR)
3,中國將成為自主移動機器人的中心,無論是在需求還是供應方面,由于中國本身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供應鏈成本優勢和巨大的消費量,預計中國制造的 AMR 將占全球 30%-40%。
3,AMR 應該在 2020 年至 2026 年間以約 45%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且到 2026 年與 AGV 相比將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市場,具有相對更多的出貨量和 TAM 份額。
4,由于靈活性、安全問題和更高的準確性,在二維碼之后,激光雷達、視覺相機和傳感器融合是該領域商業化的關鍵導航技術。甚至 Sensor Fusion AMR 預計也會以約 70% 的增長率增長。有專門的導航技術和軟件公司(自主服務提供商)支持移動機器人制造商在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的幫助下構建此類功能。
5,除了物流和制造之外,醫院和零售是兩個新興的重點,目標是復合增長約 50%。
市場延伸:消毒機器人、零售和庫存管理機器人、安全和檢查機器人、遙控/網真機器人
清潔機器人、農業機器人、送貨機器人(最后一英里送貨機器人)
市場主要參與者:
系統集成商 (SI):大福、德馬泰克 (KION Group,濰柴動力)、SSI-Schaefer、Vanderlande (豐田)、Swisslog (庫卡)、Knapp、Murata Machinery Ltd.、Elettric 80、Beumer Group、Witron Logistik + Informatik、TGW Logistics , Grenzebach GmbH, FIVES Group, 霍尼韋爾, Bastian Solutions (Toyota Advanced Logistic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MHS), SAVOYE(諾力股份)
AGV 和 AMR:Geek+、Quicktron (Flashhold)、ForwardX Robotics、GreyOrange、HikRobot (HikVision)、移動工業機器人 – MiR (Teradyne)、inVia Robotics、River Systems – 6RS (Shopify)、Fetch Robotics、JATEN、IAM Robotics、Locus Robotics, Vecna Robotics, Waypoint Robotics, Tompkins Robotics, Scallog, OTTO Motors (Clearpath Robotics)(諾力股份), GIDEON Brothers等
下面主要講述投資邏輯:為什么第一選擇是系統集成商
以濰柴動力的凱傲集團德馬泰克和諾力股份為例,他們既有傳統叉車市場經驗的長期積累優勢,又有不斷整合新技術、新資源、新業態的能力,本身在叉車市場和AGV市場已經是脫穎而出的佼佼者,熟悉這個行業的都知道,系統平臺的建設是核心,市面上不管AGV也好,AMR也好,在資本推動下如春筍般孵化出無數企業,人工智能 (AI)、機器視覺、自動拾取和放置的操縱能力以及機器人力學這些技術,是開放式的科技進步,所謂專利權的核心壁壘并不大,核心基礎科技進步了,這些企業的產品都跟著進步,所以選擇權就掌握在系統集成商手里
再來以AMR為例,目前國內市場國產品牌出貨量占到90%,但最大的也只有幾千臺,且全都是成立于2014年之后的企業,參與他們的都是風險投資基金,作為風投我們都知道,就是漫天撒網,初創企業十家成功一家就是賺,對于我們普通二級市場投資者顯然沒法參與
第三,為什么國內會有如此多的AMR企業呢,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市場是萌芽階段,國際機器人巨頭如庫卡、ABB等,現在都在投入到AMR市場,但由于這個市場還很小,他們并沒有成本優勢,一臺AMR是國內企業的幾倍,所以國內這些企業都能分杯羹,但是未來這些國際巨頭一旦量升價跌,國內除了一些頭部企業,必將很難生存
第四,諸如凱傲德馬泰克,和諾力股份也都在或重金投入科研、研發,或并購相關產業鏈技術領先公司,補齊全產業鏈;構建核心設備體系+領先軟件體系+系統集成解決方案+運營服務體系”的全產業鏈業務模式,都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家時提供智能立體倉庫、物料搬運設備、智能輸送分揀系統、無人搬運機器人(AGV、AMR)及其系統、供應鏈綜合系統軟件、智能工廠規劃及實施等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這些無論是資金投入和產業鏈優勢都不是那些初創企業可比擬的;
例如諾力在并購了中鼎集成和法國SAVOYE之后投資了專注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Clearpath公司,專注于視覺導航技術的深圳市有光圖像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領域的榮智工企智能技術(昆山)有限公司和蘇州迅益科系統科技有限公司等。而凱傲在并購德馬泰克之后,英杰明、NDC、DAI等一系列動作,與快倉戰略合作等,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的智能物流系統商
綜上,根據最新世界的權威市場研究,在后疫情時代,單AGV/AMR市場就要顛覆和爆發式的增長,一部分是升級替代傳統叉車市場,一部分是增量市場,未來五年市場的增長數以倍計,持有或關注以 $濰柴動力(SZ000338)$ $諾力股份(SH603611)$ 為代表的的智能物流系統商無疑是比較好的投資邏輯,同時也可以關注一些未來可能會上市AMR頭部制造企業,如極智嘉等,而對于傳統叉車企業例如安徽合力、杭叉集團,則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盡量回避。
作者:伊飛2020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