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互問候中開啟
前方,是抗疫的火線戰場——武漢雷神山醫院,大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馳援武漢的張樹軍醫生此時正在B1病區的工作區內忙碌著。
屏幕的正下方,是大連市衛生健康委視頻會議室,畫面中出現的,是一個強大的中醫專家會診團——市中醫醫院副院長李吉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姜永珊、市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叢振日、市六院中醫科主任李薇。
這場特殊的“連線”,是大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中醫藥專家組針對前方中醫治療提供的會診支持,也是“醫療音視頻實時互聯系統”由大連送抵武漢后,大連首次通過遠程診療的方式,對武漢雷神山醫院患者進行會診,大連“中醫診療方案”將在雷神山應用。
前方,剛剛脫下厚厚防護服的張樹軍面對鏡頭、打開電腦,將一位60歲女性患者的情況詳細地匯報過來。后方,專家們對雷神山病患的具體情況進行了細致地追問:用藥兩天患者感覺怎么樣?有沒有發燒?有沒有胸悶氣短的情況?排便情況如何?睡眠怎么樣?
李吉彥
有著豐富中醫臨床診療經驗的專家組組長李吉彥提出,針對這名患者,重點要在除濕方面做出一些調整,可以先去掉大棗、麥冬、百合這幾味藥,考慮到患者睡眠欠佳,在原方基礎上可以加入淡豆豉10g。如患者發燒至37、38攝氏度,可以加大石膏用量。
姜永珊
姜永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具體看患者情況,每天都要注意觀察患者的舌苔情況,是白膩苔、黃膩苔還是薄苔,要注意寒熱轉化。”
會診持續了近50分鐘。專家們結合自身多年臨床診療經驗,圍繞患者病因、病機、病位,對病例反復研討,謹慎判斷后,對方劑的調整給出了具體指導意見。
此次馳援武漢雷神山醫療隊,大連共派出了10余名中醫骨干。大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李國林、張樹軍、連捷都在B1病區(感染二科一病區)工作。他們三人除了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外,還發揮中醫特長,對已確診的40名患者均進行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反映都很好。因此,2月21日,他們在雷神山醫院B1病區成立了“大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專家工作站”。
李國林說,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前期觀察,他們發現,患者被隔離后,大多數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眠、煩躁、焦慮、抑郁等癥狀,所以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人文關懷尤為重要,這符合中醫七情致病的特點。他們決定首先從患者的情志心理入手。
那么怎么交流呢?“問題來了,由于這是一批特殊的患者群體,不允許我們天天長時間的與患者接觸,最后我們研究決定結合現在每人都有手機微信的特點,中醫專家工作站與病房內每一位患者都單獨建立了微信聯系,隨時解決患者的心理以及其他各種問題,最大限度的緩解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對病情的早日康復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多年的診脈經驗,就算隔著兩層手套也不會耽誤脈診。”連捷說,他們三人會定期輪流進入隔離病房對患者進行當面望、聞、問、切,然后參照新冠肺炎第六版中的中藥方為基礎方,對患者進行辨證治療。
檢查舌苔對他們來說非常危險,因為需要近距離接觸傳染風險極高。但是,他們還是定期對患者進行中醫查房,實現“一人一方”,讓患者得到更好的個體化治療。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連市堅持在醫療救治中發揮中醫藥特色作用。1月24日,大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中醫藥專家組就進駐市六院開展中西醫聯合會診。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修正版)》發布后,結合我市實際,組織市中醫藥學會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組中醫藥專家編制了大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此次兩地“云會診”是一個開始,大連市衛健委將建立常態會診機制。依據武漢前線疑難危重患者中西醫結合救治的需求,充分發揮遠程支援作用,集前后方兩地大連中醫專家的智慧,對每一位會診病例進行討論,辨證施治,合理用藥,通過武漢、大連兩地的共同努力,讓患者得到更好的個體化治療,從心理上和身體上戰勝病毒,爭取早日康復出院。
千里之外
大連中醫人將團隊作戰
助力武漢抗疫
大觀新聞
文字、圖片: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張麗霞
編輯:徐琳
美編:張強
校對:王濤
責編:李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