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大二院三方網絡會診 共同救治武漢47歲重癥患者
2月21日晚7時,在浙大二院行政樓9樓會議室,一場連接杭州與武漢兩地的遠程多學科會診,在相互問候中開啟。
前方,是抗疫的火線戰場。武漢協和腫瘤中心,醫務人員正在重癥監護室(ICU)里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一周“成績單” 浙大二院醫療隊幫助9人轉危為安
2月14日,由171名醫療骨干組成的浙大二院醫療隊,在國務院的號召下,飛赴武漢,整建制接管了華中醫科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即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的重癥監護室(ICU)。
位于3樓的重癥監護室,原是普通的骨科病房。抵達武漢后,浙大二院醫療隊對其進行快速的病房改造、設備安裝、人員調配、流程優化,并開科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
目前共收治39名新冠肺炎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經過一周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已有9名患者由重型轉為輕型,轉移到普通病房進行后續治療。
這個過程中,浙大二院醫療隊竭盡全力,按照“應收盡收、盡早干預”的原則,對其中6名危重癥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操作。
在這個離生死最近的地方,醫務人員努力守好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需要上呼吸機的就上呼吸機,需要給高流量氧療的就給高流量氧療,始終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三方遠程會診 隔著屏幕與時間賽跑
這是來自三方的遠程會診。屏幕的右下方,是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區的視頻會議室,畫面中出現的是一個強大的專家會診團——院長王建安、黨委書記陳正英、副院長黃建、副院長丁克峰、濱江院區副院長王良靜,以及呼吸內科主任沈華浩、放射科主任張敏鳴、腦重癥醫學科主任胡穎紅、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茂、綜合ICU主任黃曼。
屏幕上方,是來自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的畫面。左下角是醫療隊在住所布置的前線指揮中心,領隊、常務副院長王偉林正坐鎮指揮,總協調人、醫務部主任張秀來主持三方視頻連線。
這場夜幕中的會診,關乎一個47歲新冠肺炎女患者的生死。
前方ICU里,外科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羅汝斌通過視頻連線,介紹了她的基本情況:
這位女患者,曾于20天前去菜市場買菜,后來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于是到協和醫院就診,查了血常規和胸部CT,CT顯示兩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被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但是由于醫院缺少床位,她未能被及時收治,于是在家中隔離服藥治療。后來,她咳嗽加重,還出現胸悶不適。浙江醫療隊進駐武漢協和腫瘤中心、2月15日開科后,第二天(2月16日)她就被收住進ICU病房。
這位女患者有支氣管哮喘的基礎疾病。入院后一直高流量吸氧,但病情仍逐漸加重,就算在平靜狀態下,氧飽和度也只能維持在90%,只要稍微一動,氧飽和度就明顯下降,最低只有75%。2月19日下午,經過前線專家的疑難病例討論,第一醫療組組長張斌副主任醫師和團隊為其進行了支氣管鏡引導下的經鼻氣管插管,并連接呼吸機治療。
兩日以來,他們評估發現,該女患者的氧合指數出現下降,二氧化碳有潴留,結合臨床表現及胸部CT,病情呈進行性加重,于是考慮是否早期干預、進行ECMO治療。
在具體詢問了患者的各項檢查指標、反復閱片后,后方的專家進行了討論。負責閱片的張敏鳴說:“從三次CT檢查的圖像分析,患者的肺部病變從大片彌漫性磨玻璃樣病變,發展成到網狀、鋪路石樣甚至纖維化病變,這是比較典型的新冠肺炎發展過程。目前該患者肺部病變部位占全肺的70%左右,結合臨床表現來看屬于重癥患者。但是,肺部的這種纖維化傾向并非不可逆,我們觀察過,不少新冠肺炎患者的影像學檢查顯示,在后期恢復階段,這類破壞、塌陷的肺泡造成的纖維化樣病變可逆轉。所以對這位患者我們還是有信心的。”
沈華浩點了點頭說:“的確,無論是現在的新冠肺炎患者,還是2003年感染SARS的患者,部分人的肺纖維化是可逆轉的。”他還仔細詢問了患者的激素用藥情況,并陷入短暫的思考中。
張茂、黃曼緊接著詢問了該患者的感染、心肺功能等相關指標,關心病人有無并發癥的情況發生。胡穎紅則關心患者鎮靜藥物使用情況。
兩地配合無間 多角度守衛生命
前方,李立斌、徐善祥、羅汝斌三位在ICU、穿著厚厚防護服的醫生,一一將患者情況詳細地匯報過來。后方,在王建安的主持下,專家們進行了專業、認真、細致的分析和討論,并分別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有著豐富經驗的呼吸內科專家沈華浩總結提出,鑒于患者目前心、肝、腎等主要器官功能暫時未受明顯影響,主要問題仍集中在肺部,建議在繼續使用呼吸機治療的基礎上,調整激素用藥劑量,嚴格控制液體進出量,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發展,盡量保護其他臟器功能。他表示:“我們要盡力將她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張茂主任補充說:“目前現有呼吸機能夠維持呼吸功能,暫時不上ECMO治療。”
“這個階段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的是綜合治療。除了有效的治療外,還有護理、營養支持以及感染、血栓的預防,這些都需要團隊的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不疏忽每一個步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王建安最后表示:“雖然我們不在前線,但是我們要守好大后方。我們會調用全院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為前線做好充分的技術支撐和物資保障,同時關心關愛前線勇士們的家庭,做到‘一人一冊、一家一冊’,這就是守住大后方的意義所在。今天,在座的各位專家,都是國內非常有名的專家。相信在前后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名女患者一定能轉危為安。”
一封動容感謝信 道出醫術仁心
會診接近尾聲時,令人動容的一幕出現了。在前線ICU的李立斌醫生,拿出一封患者手寫的感謝信。原來,經過醫療隊一周的治療,這位患者剛從ICU轉到普通病房。
“我在協和浙二醫院醫生及護士治療后康復走出ICU病房,非常感謝他們的醫術及護理,服務非常好。浙大二院,醫術仁心。”在王建安的帶領下,專家們一起念完了這封感謝信,全場響起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