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上海又有21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出院。
也就是說,截至目前,上海確診的331例患者中已有161人出院(包括4名兒童),確診患者治愈出院率近50%。在治療過程中,輕癥患者、重癥患者會有什么樣的癥狀,面對不同的情況,醫生如何診療?
上海市派駐市公衛中心高級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朱蕾對記者表示,在公衛中心,輕癥患者的住院時間一般是7-10天,中癥患者要多一點,重癥的住院時間更長,而對于危重癥患者,在治療中無法預測其住院天數。
“嚴格來講,我們現在雖然對新型冠狀病毒已經認識很多了,但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其中有一點,雖說有很多可以使用的藥物,但是沒有特效藥。”朱蕾告訴記者,但沒有特效藥,并不是說就不能治療。從上海每天新增確診病例的數據看,原來是兩位數增加,最近幾天都是個位數了,兩位數的出院人員,也持續好幾天了,治愈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
據朱蕾介紹,生病以后,患者容易恐慌、焦慮、失眠,這就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需要幫助患者不斷調整。因此,公衛中心的每個病區都配備了心理科醫生,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另外,人的精神狀況不好了,吃飯就不好,沒胃口。“吃得少,怎么能代謝好,免疫功能強?”朱蕾說,如何能讓患者吃得更好,也排得更好,減少毒素對身體的影響,同時讓機體的代謝更合理,這也是要醫生不斷干預的。因此,對食欲較差的患者,采取了更多措施,讓他們盡快好起來。
“這個病毒的特點是自限性,那么,我們如何讓自限性發揮得更好?”朱蕾進一步解釋稱,所謂自限性,就意味著到一定程度,機體的免疫功能,可以讓它清除掉病毒。而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讓免疫功能發揮得更好,讓病毒清除地更好。
目前,上海已經做到了讓大部分輕癥和中癥的患者盡快出院,但還有一部分患者,病情是有所加重的,這也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比如我們的輕癥和中癥患者,有一部分會向重癥轉化,這就需要醫生要干預。”朱蕾說。
“既然沒有特效藥,就有轉化的這種可能。”朱蕾告訴記者,面對這種情況,如何能夠減少中癥向重癥的轉化?對此,醫院采取了綜合措施。
朱蕾進一步解釋,比如,如果向炎癥過渡,就想辦法讓炎癥過渡得慢一些。“炎癥容易引起血管的損傷,我們叫微循環障礙。”朱蕾說,如何在剛出現這種轉化的時候,就盡快把微循環障礙打住,不讓病情加重?此外還有身體內環境,如吃的東西,包括蛋白、糖等,如何調整會好得更快?這些都是診療中需要考慮和干預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