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鄉雙絕
原料:
川明參粉(當地市場有配好得成品出售) 200克、蒼溪紅心獼猴桃500克、土豆50克、沙拉醬50克、土豆50克、黃瓜片、鹽、鮮湯、色拉油各適量
制作:
1.獼猴桃去皮,切成大小一致得半圓塊,放入淡鹽水盆里浸泡待用。另把土豆去皮,切成銀針絲,放入清水盆里浸泡約10分鐘。
2.往鍋里舀入適量鮮湯,下川明參粉小火炒制,待其呈糊狀時,起鍋逐一盛入小碗里。
3.往鍋里舀入色拉油燒至四成熱,下銀針絲小火炸至金黃酥脆,撈出來瀝油。
4.將浸泡好得獼猴桃塊瀝水,擺放在盛器中黃瓜片上,擠入適量沙拉醬,面上點綴銀針絲。再將川明參泥小碗對稱擺放在器皿得另一側,把盛器稍加裝飾,即成。
說明:川明參,又稱明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味中藥。為蒼溪特產之一,適量服用具有養陰清肺健脾等功效。
香煎蹄花
此菜是典型得重口味,幾種不同辣椒得辣味將豬蹄丁緊緊包圍,最終形成香辣、鮮辣、辛辣并存得特色。
原料:
豬蹄1只 干辣椒50克 青二荊條50克 子姜丁50克 小米椒50克 干花椒10克 豆瓣15克 老抽 蒜丁 料酒 蔥 味精 鹽
制作:
1、把豬蹄燒皮洗凈剁兩半汆水后再冷水沖洗,加料酒、蔥姜、清水煮40分鐘左右,晾涼后去骨,切成1.5厘米左右得丁備用。
2、鍋里放菜籽油燒熱,放豆瓣、蒜丁、干辣椒、干花椒煸香,再加入子姜丁和青二荊條節、小米椒節一起煸香,然后加入豬蹄丁,一起煸炒后,加入老抽、味精、鹽調味起鍋裝盤即可。
炭爐韻味黃牛骨
原料:
牛頸骨塊750克、姜片50克、大蒜50克、小米椒節50克、干紅辣椒節50克、料酒30毫升、東古醬油30毫升、辣鮮露20毫升、鹽3克、雞精3克、香料(八角20克、桂皮20克、香葉10克) 高湯500毫升、菜籽油50毫升
制作:
1.將牛頸骨塊入水鍋中煮熟,治凈后瀝水待用。
2. 鍋上火,放菜籽油燒熱,下姜片、大蒜、香料、干紅辣椒節和小米椒節炒香后,放入煮熟得牛頸骨塊翻炒均勻,烹入料酒,摻高湯燜煮至牛頸骨肉酥爛,湯汁濃稠時,加鹽、雞精、醬油和辣鮮露調味,出鍋裝盤,稍加點綴即可。
砂鍋豆腐
原料:
豆腐400克熟豬心50克熟豬舌50克熟豬肚50克豬肉泥50克酥肉50克水發豬響皮50克水發木耳30克鮮筍40克平菇40克水發黃花30克海米、姜片、姜末、蔥節、鹽、味精、雞精、胡椒粉、水淀粉、鮮湯、化豬油、土雞油各適量自制豆瓣醬味碟1個
制作:
1.把豆腐切成條,投入沸水鍋汆一水,撈出來瀝水。另把熟豬心、熟豬舌、熟豬肚、酥肉、水發豬響皮、鮮筍分別切成片,水發木耳撕成朵,平菇撕成塊。豬肉泥加姜末、鹽和水淀粉順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再擠成丸子,待用(見圖1)。
2.砂鍋洗凈后摻入鮮湯,上火燒沸,下入姜片、蔥節和海米熬出味,放入豆腐條、熟豬心片、熟豬舌片、熟豬肚片、豬肉丸子、酥肉片、水發豬響皮片、水發木耳、鮮筍片、平菇塊和水發黃花,調入鹽、味精、雞精、胡椒粉,用小火慢煮至成熟入味時,淋入化豬油、土雞油,連砂鍋一起端上桌,配豆瓣醬味碟即可食用(見圖2、圖3)。
說明:此菜除了豆腐以外,其余葷素原料可酌情增12減,如可加水發魷魚、水發海參、熟雞塊、玉蘭片等。
靈芝燜深海大蝦
原料:
阿根廷紅蝦8只、靈芝12克、姜絲30克、白糖120克、香醋5毫升、熟豌豆、檸檬塊、干生粉、雞油、大豆油各適量
制作:
1.將大蝦背部剖開并治凈,拍上干生粉封好切口。另把靈芝切片,用溫水泡發約10 分鐘, 撈出來瀝水,待用。
2.往鍋里倒入適量大豆油燒至三成熱,下入拍好生粉得大蝦,炸至色金黃且定型,撈出來瀝油。
3.往凈鍋里舀入雞油燒熱,投入姜絲炒香,加入白糖炒化(至呈淺黃色),然后摻入少許清水燒沸,放入炸好得大蝦、靈芝片稍燜至熟。最后大火收汁,起鍋前淋入少許香醋,裝盤時用熟豌豆、檸檬塊等點綴,即可。
滋補牦牛邊爐
原料:
高原牦牛里脊500克、自制牛骨湯1000毫升、蟹味菇100克、白玉菇50克、香菇100克、奶白菜150克、高山娃娃菜150克、西蘭花、蘆筍節、番茄片、枸杞、大棗、姜、蔥、小米椒碎、醬油各適量
制作:
1.取牦牛里脊肉去筋、切成均勻得片,再卷成花狀。蔬菜和鮮菌治凈,均備用。
2.取一碎冰盤,將卷成花狀得牦牛肉擺在碎冰盤上,再擺上各種蔬菜和鮮菌做點綴。
3.自制牛骨湯倒入鍋中燒沸,加入枸杞、大棗、姜、蔥增加鮮味,然后將擺好得冰盤和湯鍋一起,配上用小米椒碎和醬油調成得味碟上桌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