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陽的多位群眾向中國之聲反映,在產糧大縣南陽市新野縣,有企業以建設養豬場工程為由占用三個鄉鎮超過1600畝基本農田,突破了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記者調查發現,在新野縣建設的三個養豬場只是該企業“百場千萬”工程的三個分場,該工程計劃今年在南陽市13個縣建設84個養豬場,計劃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接近1.5萬畝。當地政府稱,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屬實,但有“文件支持”。生豬養殖固然重要,為何一定要動基本農田?
新野縣地處南陽盆地南部,是我國650個小麥種植基地縣和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小麥年產量一直穩定在40萬噸左右。但是,讓新野縣五星鎮前孫樓村村民老楊發愁的是,明年,他家地里種出來的糧食可能會減產大半。因為當地企業牧原集團要占用家里九畝地中的五畝建養豬場。
老楊:這是我們的承包地,幾十年下來幾輩人的承包地。從3月份,我們前孫樓村大隊,五星鎮政府,就做群眾工作,說是要租這個地,一畝地一年八百塊錢,要租給牧原,建養豬場。村民大部分內心是不同意的。
記者:為什么?
老楊:(租金)一年八百塊錢,真不能干什么。我們(自己種)花生一年一畝地兩千塊錢,小麥五畝地五千塊。老楊的賬本很實在,他沒在土地流轉協議上簽字。他告訴記者,養豬場計劃使用前孫樓村63戶村民的500多畝地。記者統計發現,還有
記者:種了多少地?
村民:五畝四分地。
記者:現在給你征了多少?
村民:都征了,沒一分地了。
記者:你現在同意嗎?
村民:不同意,沒有口糧了。記者這幾天在前孫樓村東側看到,多輛施工車輛停放在田里,這個季節當地種的花生被鏟除了大片,養豬場剛壘起來的一段圍墻已經被推倒。村民們說,8月7日,工程隊入場施工,但村民沒有同意 ,
對此,新野縣自然資源局一位相關負責人說,基本農田不能動,但這件事做主的不是縣里。“絕對有政策,沒政策誰敢呢?紅線不能動,動紅線必須得有東西(文件)。這個事不僅僅是縣政府,這是市政府有安排的東西。”至于是什么政策,這位負責人不愿意多談。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去年12月聯合下發《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規定,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使用但必須補劃。在此基礎上,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和農業農村廳發文明確,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耕保處副處長劉衛國:原來的時候,養殖用地是不允許占基本農田。從去年開始,豬肉價格猛漲,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適當放開了口子,放開了口子就是說難以避免的,可以占用。今年4月份我們廳和農業農村廳共同出了個文件,就是說規定了30%。
即便省里說養殖用地能占30%的基本農田,但新野縣這三個養豬場全部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事實仍然站不住腳。
記者:盡量少占,原則上不占,那一個項目1.5萬畝屬于一個什么水平?是一個少占的水平嗎?
劉衛國:你要是說它這1.5萬畝確實不算個小數,但是它的基數也大,就是說基本上控制在了30%左右,基數大,猛一看這個數不小,但還是基本上符合文件規定的。
單個養豬場占用基本農田可能超過了30%的規定,但這84個養豬場是一個項目,總計不超30%。如此打包成立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土地法制研究院院長、教授高飛并不認可這種“打包”的做法。“不同的地方在建立這樣的一個養豬場的時候,它的占地相互是分割開來的。在這種情形之下,原則上來說,我認為把它認定為都是一個單獨的項目。現在把它打包作為一個整體的項目,
記者:我們把這個整個項目全部放到基本農田這屬于難以避讓么?
河南牧原集團南陽區域總經理閆中良:企業要發展,但是又沒有這樣的土地空間,沒有對應這種土地性質符合要求(的土地),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就是無法避讓,必須要完全占。
南陽市自然資源局副調研員溫云濤表示,“百場千萬”工程一直按照先補劃后占地的原則推進。“這個用地都依法依規進行了補劃,確保全市總體的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每一塊地都進行了農用地的備案,都搞了備案手續。”但是,截至發稿,記者并未收到南陽市自然資源局提供的補劃審批材料和補劃圖示。此外,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耕保處副處長劉衛國告訴記者,
記者:他們是先占了地后補劃的,正在把關、審查,對么?
處長:對,符合標準了,我們就把基本農田,就給它變為不是基本農田了。它把補劃那一塊,作為一個永久基本農田進行管理,從而保證永久基本農田質量不降低,數量不減少,就是這樣一個管理過程。
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更是強調“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今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既要保證人民群眾“鍋里有肉”,又要保證 “碗里有糧”。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