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7時40左右,樂業縣樂業大道一在建隧道發生坍塌,導致8名作業人員及1名值班人員被困。
事發現場 微信公眾號@廣西新聞頻道 圖
澎湃新聞從樂業縣委宣傳部獲悉,截至12日17時許,9名被困工人仍未找到。
目前,距事故發生已經超過48個小時,仍未有人被救出的消息。
據微信公號樂業融媒體中心消息,被困的9人分別是:龐來進,河南嵩縣人,51歲;陳振連,福建平潭縣人,55歲;張輝武,湖北鄖縣人,57歲;吳犬,湖北鄖縣人,24歲;吳中均,湖北鄖縣人,49歲;和國強,河南伊川縣人,55歲;楊仕任,廣西河池金城江區人,54歲;楊照南,廣西河池金城江區人,54歲;粟周清,廣西樂業縣人,52歲。
其中,吳犬和吳中均是父子關系,吳中均家中還有80多歲的父親、15歲的小兒子和妻子,屬于十堰鄖陽貧困山區的貧困戶。
救援并不容易。12日上午,樂業縣委宣傳部向澎湃新聞發來的事故續報稱,截至2020年9月11日17時50分,已完成距塌方處長度約12米危險帶的加固工作,救援機械設備已開到塌方處進行塌方清理,塌方段長約20米。加固工作完成后,為加快救援,已調大型超前鉆等設備開展塌方清理工作,在清理了約200立方米的塌方體后,發現在塌方范圍內上方有更大的塌方體石塊,經專家和施工單位再次對現場進行評估,該塌方體石塊有脫落危險,為避免發生更大的次生災害,確保施救人員安全,救援專家對出現的新情況立即再進一步優化救援方案。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此次發生隧道塌方事故的樂業大道于去年5月開挖,全長2.3公里。樂業隧道道路設計等級為雙洞單向四車道城鎮主干路,設計時速40km/h,隧道凈寬14.25m,凈高5.0m。此次開挖的隧道為分離式隧道,左洞全長774米。樂業大道被定位為當地重要的交通樞紐。
據公開信息和澎湃新聞此前采訪內容,澎湃新聞梳理了事發至今的救援情況。
9月10日17時40分許,樂業縣樂業大道道路工程(含隧道工程)一期項目“上崗隧道”正在施工時,突發洞頂巖石塌方,造成距離隧道入口540米處的拱形鋼結構支架被隧道頂部巨石砸中,支架完全坍塌,導致8名作業人員及1名值班人員被困。
9月10日19時許,樂業縣消防大隊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共派出85名救援人員前往事故現場救援。
9月10日22時,樂業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通報,接到報告后,樂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委書記立即趕往現場,并指揮縣領導組織公安、消防、醫院、應急等部門人員趕到現場開展救援工作。目前,事故正在進一步處理當中。
9月11日6時許,樂業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再次通報,接到事故發生消息后,受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百色市委書記彭曉春委托,百色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周異決立即組織了市、縣應急、公安、消防、住建、自然資源、衛健、交通、醫院等部門400多人趕往現場開展救援工作。百色市消防救援支隊使用雷達生命探測儀通過10個小時探測,截至9月11日凌晨5時止,沒有發現生命跡象。現場救援隊伍正繼續按照專家組制定的救援方案全力開展救援工作。
9月11日下午,澎湃新聞從樂業縣委宣傳部獲悉,截至11日15時,營救隊伍已完成距塌方處長度約12米危險帶的加固工作,救援機械設備已開到塌方處進行塌方清理,經測算,塌方段長約20米。目前洞內有2臺炮機、2臺挖掘機、2臺裝載機、2臺自卸車、1臺大型超前鉆在工作,洞外現有120救援車、消防救援車、生命探測儀、臨時發電機、臨時通訊設備等20臺救援設備在待命,另有2臺240長臂挖掘機在趕往事發現場。
9月11日17時50分,經過區市縣救援隊伍及項目施工單位大力推進,已完成距塌方處長度約12米危險帶的加固工作,救援機械設備已開到塌方處進行塌方清理,塌方段長約20米。加固工作完成后,救援隊立即按照專家方案開展塌方體清理工作,為加快救援、爭取救援時間。救援指揮部和廣西路橋集團已調大型超前鉆等設備開展塌方清理工作,在清理了約200立方米的塌方體后,發現在塌方范圍內上方有更大的塌方體石塊,經專家和施工單位再次對現場進行評估,該塌方體石塊有脫落危險,為避免發生更大的次生災害,確保施救人員安全,救援專家對出現的新情況立即再進一步優化救援方案。
9月11日23時許,樂業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通報,百色市消防救援支隊使用雷達生命探測儀通過十幾個小時探測,沒有發現生命跡象。現場救援隊伍按照專家組制定的救援方案全力開展救援工作。現場已拆除影響救援的掛板臺車,鋪設二襯臺車行走鋼軌,將二襯臺車推至受損較輕的初期支護段,利用二襯臺車作為救援防護通道,并采用雙拼18工字鋼鋼拱架等加固初期支護段。仍未有人被救出。
9月12日8時許,樂業縣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被困的9名人目前還未找到。
9月12日16時許,樂業縣委宣傳部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稱,截至12日11時,大型超前鉆已清理200多立方米塌方體,被困人員仍未被找到。
9月12日17時許,澎湃新聞從樂業縣委宣傳部獲悉,9名被困工人仍未找到。
責任編輯: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