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檔以兩代歌手合唱經典歌曲為賣點的綜藝節目成爆款了,而首功者估計誰也沒有想到,不是年輕歌手王源、鄭云龍或者周延,而是香港藝人陳小春。
他在節目里唱了兩首歌,一首是來自他主演電影的插曲《友情歲月》,很多人拿這首歌當做抒發莫須有江湖情義的“壓箱底”,另一首則是他自己的代表作《沒那種命》,搭檔都是說唱歌手周延。結果,他上了熱搜,還“沸騰”了,之前與王源合唱的《紅豆》也被翻出來,被贊有味道,夠滄桑。
按理說,論顏值、人氣,陳小春肯定不敵王源;論唱功,周延是說唱、情歌都在行,兩次合作下來,周延反而是烘托的作用。
△視頻截圖
為何這次就獲得滿堂彩呢?與年輕歌手搭配有新鮮感,當然很重要,但也因為搭檔或新嫩或生猛,反而將陳小春與生俱來的味道給“吊出來”了。陳小春是什么味道?要我說就是三個字,無所謂。
陳小春從出道到現在,都談不上是一個技壓四座的藝人。早年是風火海的伴舞,然后做演員,演的是江湖片的配角,再就是順應潮流出了專輯,從獎項上說幾乎可以說沒有建樹。可是,奇怪的是,他似乎一直都在,家喻戶曉,性格圖譜的線條相當清晰。最最“可怕”的是,如果不提醒,你甚至覺得他不老,盡管已經是五十好幾的人。在節目里,他留著山羊胡,胡子有點稀松,沒有進攻性,甚至透著當爹的慈祥。可就在表演時,他的眼神卻還是熟悉的,比如歪著身體,斜著眼看人,比如聽到林子祥熱血老歌《敢愛敢做》,他興奮得像大小伙子——你還是覺得,這就是熟悉的小春哥。
他應該就是那種“膚淺”得沒辦法上價值的藝人,從未把營業的野心擺在臉上,當演員還是當歌手都是,既然大家覺得應該做了,那就做做咯。他傳遍大街小巷的歌,比如《沒那種命》,都是平凡男人內心深處的不確定、不自信,那種“不如這樣”“就這樣吧”的隨性。這種氣質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未必是好事,往往被與懈怠等評價混合在一起,但如果是做藝人,加上足夠好的運氣,出了代表作,這種氣質與偶像的患得患失形成鮮明的對比,會吸引不少人的喜愛,因為我們在他身上投射了自己的膚淺、普通甚至是隨便。
我完全想不出陳小春輸出過什么有深度的金句,他沒有展示過自己的內心更別說靈魂,跟他能夠成為好朋友的鄭伊健其實也是這樣的人,如果可以,寧可打電動都不要去演戲。而同時,他們是明星,是在特別的時刻讓無數人唏噓青春記憶的符號人物。
陳小春突然成爆款,在本質上說明我們有時候被積極進取的需求逼迫得太累,有時候需要做一個無用的人,我以為這就是張弛有度的“弛”。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