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中韓關系破冰的話題又一次被搬上臺面討論,起因主要來自于兩條信息。
其一,新聞聯播公布了央視與韓國放送公社(KBS)以視頻方式簽署合作協議的消息;其二,2022年也就是明年將會是中韓建交 30 周年的日子。
新聞聯播
面對上述話題,中國網友大多數都持漠視或反對的態度,韓國人在中國民眾眼中的形象早就大不如前,“偷國人”的稱號就是最好的證明。從最初爭奪文化遺產,到傳統服飾,甚至是前不久演員“江疏影”的姓名,韓國已經被中國當成跳梁小丑,嘲諷了千百遍。
盡管如此,自2016年風波后,蓬勃發展的韓國影視娛樂行業仍然對中國市場這塊香餑餑虎視眈眈。
“韓流”沒離開過
時間回到 2016 年,中韓關系降至冰點,在中國勢頭正旺的韓國文娛產業遭到重磅一擊,一時間幾乎所有的韓國明星、藝人、偶像團體、電視劇、綜藝都從內地市場被隔絕,“限韓令”正式成為媒體口中的新詞匯。
雖然官方從未有過正式的“限韓令”規定,但此項潛規則仍然影響了整個娛樂產業。
彼時,在《我是歌手》走紅的韓國歌手黃致列宣布退出《爸爸去哪兒》,宋仲基的品牌代言被撤銷,以及數不清的影視類項目遭到擱置。
《我是歌手》舞臺上的黃致列
像當年最熱門的待映中韓合拍劇《翡翠戀人》一直拖到現在,連主演李鐘碩都服完了兵役,卻要死不活地遇上鄭爽代孕事件,即便是中韓關系破冰,也永遠無法播出。
《翡翠戀人》
缺失中國大陸市場的韓國娛樂產業并沒有太大的損失,只是對于明星及藝人個體來講少了一個最容易賺錢的地方。尤其是韓國影視劇集方面,走的是賣版權的路數,收視率、票房并不依賴中國。
可對于中國內地市場來講早已陷入韓流的淤泥中無法自拔。近三年間,內地購買的韓國綜藝版權數量不斷增加,從快綜藝到慢綜藝,幾乎全方面覆蓋了中國綜藝節目類型,原創度不高一直是行業陣痛。
去年,圍繞著韓國偶像選秀節目的頭牌《Produce101》引發的數據造假案件,由韓國最高法院終審宣判,正式告一段落。這場從 2016 年掀起的四季狂潮終于在它的始發地韓國消散,而中國內地市場的偶像選秀卻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Produce101》系列導演安俊英被捕
年初,《青春有你3》與《創造營2021》同時開播。這兩檔節目的源頭來自于哪兒里不用多數,而如今節目背后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兩家平頭,不約而同的找來了韓國體制內生產的偶像作為噱頭,一個是韓國女團 f(x) 成員劉逸云Amber,一個是 BLACKPINK 成員 Lisa 。
兩位偶像明星能夠繞開所謂“限韓令”來到內地綜藝市場的原因,還是因其背后的國籍身份,劉逸云是美籍華人,Lisa 是泰國籍,本質上還是打了擦邊球。
Lisa
Amber
撇掉這些并無大礙的事情來看,中國內地偶像選秀的三年進程,遠不及韓國,新開播的節目更令觀眾難以忍受。當看到那些新生代的偶像們在舞臺上矯揉造作、搔首弄姿時,我們才恍然大悟為何國家要求加強男子氣概。
有位網友說得好,“我們從來不反對陰柔之美,而不是陰間。”韓流開啟了中國市場的大門,而內地娛樂產業卻走進了死胡同,有人賴是韓國的花美男價值觀影響了我們,但韓國人早就從市場消失許多年,那又是誰把這些做成了發臭的泡菜?
《創造營2021》
回到韓國娛樂產業最引以為傲的韓劇上來,“限韓令”概念的大肆宣揚,不僅讓正規版權渠道的韓國影視劇集遭到下架,也曾讓灰色產業的播放軟件,例如韓劇TV 等 App 面臨輿論討伐。對于當時的普通觀眾來說,杜絕觀看是最好的反制手段。
然而在這短短的三年時間里,由于韓國制作方在中國得不到維權機會,寬松的版權政策讓韓劇TV這樣的軟件得到了野蠻增長,大量韓國影視作品以非法的方式流入市場,觀眾的選擇機會反而更多。
《王國》第二季
究其原因,還是韓國卓越的影視制作能力,支撐起了軟實力的輸出。
像 2019 年的《寄生蟲》接連斬獲金棕櫚、奧斯卡最佳影片等獎項,成為國際熱門作品,在無法以正版渠道觀看的中國內地市場,該作品的盜版鏈接數量霸占了那段時間里的首位,高達百萬條。
《寄生蟲》
Netflix 投資出品的《王國》,以及近期回歸的高口碑韓劇《頂樓》第二季不僅火出了韓國市場,更在中國內地市場有著頗高的熱度。面對這些作品,中國觀眾很難像幾年前那樣做出完全抵制的態度。
看似離我們遠去的韓國文娛產業,其實一直附著在中國身上。
重返中國已是時間問題
央視此番與KBS電視臺簽署的合作協議,除了媒體技術,還包括了節目內容、產業經營等方面,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韓國內容版權被中國內地市場購買,并且在幕后制作方向上也會參考韓國產業的流程。
對于乏善可陳的內地娛樂市場來說,韓國的娛樂產業化經驗足夠值得學習,而換來的是中國市場的開放,對于韓國來說是個不容錯過的發展機遇。
近兩年來,韓國除了在本地市場上平穩經營,還得到了大量來自美國資本的青睞。就在筆者發文當天,美國流媒體巨頭 Netflix 宣布 2021 年已在韓國市場投資超 5 億美元,并將擴大規模。
一直以來,韓國影視娛樂產業都苦惱于狹小的本地市場,而美國資本則為其帶來了步入全球化的新愿景。
2 月初,媒體報道被譽為“韓國版《流浪地球》”的韓國本土首部科幻大片《勝利號》將推進在中國影院上映,中國發行權歸華誼兄弟和騰訊共同設立的華誼騰訊公司所有。
不得不承認,韓國人頗具自信心,甚至說臉皮很厚,一個航天事業根本不起眼的國家,也非要在美國人的資助下拍一部太空科幻。
《勝利號》
不過,韓國電影相關人士認為《勝利號》在中國市場推進并不是為了票房上的盈利,因為中國已經圍繞著相關內容拍出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更多的意義還是一個標志,如果能夠通過中國審查,屆時會有更多韓國作品登陸中國市場,“限韓令”也將正式瓦解。
加上明年中韓建交 30 周年的到來,積壓了許久的合拍作品也能緩一口氣,迎來重見天日的時候。
《勝利號》
其實韓國人的娛樂產業重返中國已經不是什么難事,僅僅是時間問題,盡管看起來現在討論為時尚早,但這個時間正在不斷縮減。
只是這次回歸,它能夠帶來多強的沖擊力,還能在能中國站得住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