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納蘭明心
我相信,每個人都期望被愛,我也是。被愛的感覺無比美妙,有時候,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有人關心呵護,哪怕只是一個關愛的眼神,我們都能得到莫大的安慰。
正確的愛具有偉大的力量,畸形的愛也會帶來巨大的傷害。
然而,雖然我們窮盡一生,都在尋找愛與幸福,卻無形之中依然不斷地受到那些親近之人的無意傷害。有些看上去說者無心的玩笑話,聽者卻有意。
有些看上去沒有說出口的蔑視嘲諷的話卻通過不經意察覺的眼神表現了出來,還有隱藏在很多人內心中的控制欲,也會對情感的交流產生嚴重的障礙。不得不承認,情感的交流,除了表面上看得見的眼神表情,還有看不見的意識暗流。
情感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拉近兩個人的距離,也會讓兩個人漸行漸遠。
我們渴望被愛,卻又有被愛傷害的風險。我們不能忽視情感的自修,別讓你的愛變成刀子,也別讓別人的愛傷害你。
關于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我曾經寫過一篇問答,問題是:我現在才知道,我的一切自卑和懦弱都源于父母對我小時候的影響,我現在該怎么解脫?
這話有些絕對,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孩子長大成年了,還因為父母的影響而遭受折磨。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裁剪了一個女孩在日落時抱著她的小貓的剪影。
比較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的父母。只扮演父母外圍的角色,而不去干涉孩子的自由成長。高曉松寫給女兒的話,我特別喜歡:
感謝你看得起咱家,四年前趕來投胎,聽說投胎的決定時間只有五秒鐘,看來你心明眼亮有辦法。我猜你一定是帶著劇本來的,所以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干這干那,你就自由且自然的長大吧。唯一的希望是,你長大后的劇本里還有我們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如果我的父母,以這樣的口吻,且能堅持以這樣的心態來撫養我,也許,我可以不像現在這么壓抑。我也是一個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以前我不承認,現在我越來越覺得,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會產生深厚且長遠的影響。
日本作家加藤諦三在《情感暴力》這本書的序言中寫道:
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的父母。其次,是不愛子女也意識到這件事的父母。最壞的,則是并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子女的父母。當然比最壞更惡劣的就是,在情緒上虐待子女,卻深信自己是愛著他們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常常以愛的名義對孩子實行情感暴力。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前陣子一則新聞,監控顯示,一名母親在學校樓道間猛扇兒子耳光,嘴里罵罵咧咧,然后氣沖沖走了。那名學生呆在那里幾分鐘之后,跳樓了,最終死亡。這樣的悲劇一直在發生,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都痛心不已。
能說這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嗎?當然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可是表現的方式錯了,大錯特錯了。這就是典型的情感暴力!以愛之名用身體暴力和語言暴力傷害自己的孩子!
這種人通常都是站在“我都是為你好”的道德制高點上,在最終悲劇還沒有造成之前,就已經開始蠶食受害者的情感了,自己卻還渾然不知,一步步將自己愛的人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有“我都是為你好”的心態的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錯,他們總是凌駕在受害者之上,指責、埋怨、否定、謾罵、侮辱受害者。就像一把無形的枷鎖,鎖住了對方的心理,成為控制對方的武器,讓對方無法反駁,逃無可逃,直到最后無法忍受,爆發出來,釀成大錯。
其實,他們這種行為并非出于愛,而是出于自私,很多時候,是為了所謂的自己的面子。孩子成績不好,他們認為臉上無光。他們這么做,不過是滿足自己的掌控欲!
加藤諦三認為:虐待如果以虐待本身的面貌示人反而比較簡單。但是,當虐待偽裝成了道德觀念,問題就變得復雜了。施虐者、受虐者、旁觀的第三者都會很難分辨其真偽。
這是最危險的偽裝!沒有人去懷疑。他們甚至會覺得,我怎么不會對自己關愛的人好呢?我怎么會想著去傷害自己關愛的人呢?可事實上確實在傷害自己關愛的人而不自知。
而往往很多時候,受虐者也會信以為真,聽多了被否定、被謾罵的語言,會產生自我懷疑,會認為是自己真的不好,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會覺得對不起自己,對不起關愛他的人,對不起整個社會。整個信心會被這種壓抑的心理吞噬得一干二凈。
當一個人失去了信心,他就會失去一切。因為他再也找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他開始了絕望,生無可戀,便會逃避,以極端的方式報復這個世界。不是自我離開,就是變本加厲,對外界造成更大的傷害。
人間許多悲劇,正因為如此才產生。這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不要以為我們是局外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情感矛盾中的局中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只是看受影響程度的大小而已。
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們能做的便是承認這種情感沖突的存在,認知和了解這種情感沖突,用合適的方式避免情感暴力的發生。我們不能成為情感的施虐者,也不能成為情感的受虐者,而要成為情感沖突的調和者。
接下來,我會結合自身經歷,和采訪以及搜集的案例,來為自己,也為大家尋求一條情感自修的道路。要讓愛的力量發揮出來,而不是讓愛成為彼此的負擔。學會正確地表達愛和接受愛,療愈內心的傷痛,豐富我們的情感,學會用溫和的方式化解重瞳,轉變引發內疚、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
我們可以愛,但是我們要學會愛。通過學習,避免讓自己的愛成為刀子傷害別人,也避免讓別人的愛傷害我們。
-END-
大家好,我是@納蘭明心,一名研究情感自修的創作者,正在整理有關情感自修的方法,希望大家多多交流指導,我們一起努力,療愈自己的同時,也產生對他人的良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