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多少都知道意識是什么:當你進入無夢的深度睡眠時你就會失去它,當你醒來時你又會重新得到。但這種說法太過流于表面,無益于對意識進行科學的審視。我們需要對意識的主要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樣做之前,有必要指出意識是完全基于大腦的。古希臘人認為意識位于心臟,我們仍然能在許多隱喻中看到這種思想
現在有大量經驗證據證實,意識是從大腦的組織和運作中涌現出來的。當大腦功能受到限制——比如深度麻醉、或是特定的睡眠階段——就會失去意識。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存在自由飄浮的靈魂,或是意識可以離開身體:意識是嵌入式的。這樣問題就是:足以讓意識出現的身體和大腦必須具有哪些特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指出意識體驗特性是如何從大腦特性中涌現出來的
在房間里—個教室——存在著許多的思想,你的,我的,有些相互一致,有些不同。就像它們并不歸屬于一處一樣,它們也不是自足和相互獨立的。它們兩者都不是:它們中間沒有一個是單獨的,它們每一個都與某些其他思想,并且只與這些思想有聯系。我的思想與我的其他思想有聯系,你的思想與你的其他思想有聯系。在這個房間里是否在任何地方存在著一種不是任何人的思想的純粹思想,我們無法確定,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東西。我們自然涉及的那些意識狀態,只能在個人意識中找到,是心智、自我、具體特定的“你”“我
這并不奇怪。因為意識是每個人大腦和身體功能的產物,個體獨一無二的意識體驗和經歷無法直接或完整地分享。但這并不意味著無法通過觀察、實驗和報告將這種體驗的主要特性分離出來
根據這種觀點,對于意識人們能夠得出的最重要的論斷是什么呢?那就是意識是過程而不是實體。直到今天,由于無視這一點,仍然有許多概念性的錯誤。例如,有人認為意識存在于具體的神經細胞(或“意識神經元”)或大腦皮質的某一層上。就像我們將看到的,有證據表明意識過程是通過大腦許多區域神經元群體的分散活動動態完成的。某些腦區對于意識很關鍵,有可能是必需的,但并不意味著就足以產生意識。另外,某個給定的神經元在這一刻可能參與意識活動,到下一刻卻有可能不參與
意識作為過程還有一系列重要特性,意識只發生于個體(也就是說,是私人的和主觀的);似乎是連續的,盡管在不斷變化;具有意向性(一般是關于事物),而且不會窮盡其關注的事物或事件的所有方面。最后這個特性與注意有關聯。注意,尤其是集中注意力,會對意識狀態進行調整,并在某種程度上對其進行引導,但其并不等同于意識
意識的一個最顯著的特性就是整體性或綜合性,意識狀態似乎是一個整體。以及周邊幾乎感覺不到的事物,也就是所說的“外圍”。通常不可能將這個綜合場景完全縮減到一個事物上,比如我的鉛筆。不過這個整體場景會隨著外界刺激和內部思想不斷變化,產生出另一場景。場景的數量似乎是數不盡的,但每一個都是整體。場景不僅比天空更寬廣,還包括許多不同內容——感覺、知覺、圖像、記憶、思想、情感、的感覺,等等。從內部看,意識似乎在不斷變化,然而在每一刻又都是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