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必會知識1:容量瓶使用的四個“不能”
(1)不能將固體或濃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釋;
(2)不能作為反應容器或用來長期貯存溶液;
(3)不能將過冷或過熱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因為容量瓶的容積是在瓶身所標溫度下確定的);
(4)不能配制任意體積的溶液,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規定容積的溶液。
必會知識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操作步驟
(1)計算溶質的質量;
(2)稱量;
(3)配制溶液(溶解、移液、洗滌、定容、搖勻);
(4)將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試劑瓶,貼好標簽。
必會知識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誤差分析
原理依據:
若m偏大或V偏小,則c偏高;若m偏小或V偏大,則c偏低。
02
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必會知識1: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鐵單質的還原性:Cu2++Fe===Fe2++Cu;
(2)鐵鹽的氧化性:2Fe3++2I-===2Fe2++I2;
(3)亞鐵鹽的氧化性和還原性:Fe2++Zn===Zn2++Fe,10Fe2++2MnO4-+16H+===10Fe3++2Mn2++8H2O。
必會知識2:鐵離子的檢驗
(1)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
(2)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適量鐵粉,輕輕振蕩片刻,溶液變綠色,再滴加幾滴KSCN溶液,溶液無明顯變化,2FeCl3+Fe===3FeCl2。
03
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離子
必會知識1:粗鹽提純時試劑的加入順序
可以為BaCl2—NaOH—Na2CO3—HCl
排序關鍵:Na2CO3溶液在BaCl2溶液之后加,最后加稀鹽酸
必會知識2:除雜實驗方案設計的原則
(1)不增(不引入新的雜質)
(2)不減(一般不減少被提純的物質)
(3)易分離(被提純的物質與雜質易分離)
(4)易復原(被提純的物質易復原)
04
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
必會知識:
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實現不同價態含硫物質間的轉化
05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
必會知識:
(1)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
由化學方程式:2NaBr+Cl2===2NaC1+ Br2,2NaI+ Br2===2NaBr+I2,可知鹵素單質的氧化性:Cl2>Br2>I2,鹵族元素的非金屬性:Cl>Br>I。
結論: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
(2)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
①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Na>Mg,金屬性:Na>Mg。
②Mg(OH)2、Al(OH)3的堿性強弱比較:Mg(OH)2不溶于NaOH溶液,Al(OH)3溶于NaOH溶液,顯兩性,堿性:Mg(OH)2>Al(OH)3,金屬性:Mg>Al。
結論:同一周期元素,從左至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06
簡單配合物的形成
必會知識:
(1)配合物的組成特點
(2)簡單離子與配離子的區別
中心離子形成配合物后性質不同于原來的金屬離子,具有新的化學特性,K3[Fe(CN)6]中,Fe3+與CN-形成了穩定的配離子,[Fe(CN)]3-的氧化性弱于Fe3+,[Fe(CN)6]3-遇亞鐵鹽生成深藍色沉淀,化學上常用于Fe2+的檢驗。
07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必會知識: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1)溫度: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
(2)濃度:增加濃度,反應速率加快;
(3)催化劑:使用催化劑,反應速率加快;
(4)壓強:增加氣體反應物的壓強,反應速率加快;
(5)反應物接觸面積: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反應速率加快。
08
探究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必會知識:
(1)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逆向移動。
(2)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對于放熱反應,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對于吸熱反應,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09
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
必會知識:
(1)中和滴定的原理
利用酸堿中和反應H++OH-===H2O和酸堿指示劑的顏色改變判定終點。
(2)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可用于盛酸性、中性、氧化性溶液;堿式滴定管可用于盛堿性、中性溶液。
使用方法:檢漏、潤洗、加入反應液、調節起始讀數、放出反應液。
(3)滴定操作
(用已知濃度的強酸滴定未知濃度的強堿,酚酞為指示劑)
①錐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方→墊一張白紙→滴加標準鹽酸→邊滴邊搖動錐形瓶-→接近終點,改為滴加半滴酸。
②溶液由粉紅色變為無色, 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原色一達到滴定終點→記錄滴定管液面的讀數。
③取三次測定實驗消耗標準鹽酸體積的平均值,計算待測NaOH溶液中c(NaOH)。
10
鹽類水解的應用
必會知識:鹽類水解的應用
(1)氯化鐵溶液配制:配制FeCl3溶液時需要加入HCl溶液抑制鐵離子水解
(2)飽和氯化鐵溶液和硫酸鋁進行水的凈化:Al3++3H2O ?Al(OH)3(膠體)+3H+
(3)氫氧化鐵膠體制備:Fe3++3H2O ?Fe(OH)3(膠體)+3H+
(4)飽和碳酸鈉溶液去油污:CO32-+H2O?HCO3-+OH-
11
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必會知識:
(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負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子通過導線流入正極,溶液中的離子在正極上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
(2)原電池的構成要素
①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
②活動性不同的電極材料(金屬、石墨棒);
③形成閉合回路(導線、電解質溶液等)
12
簡單的電鍍實驗
必會知識:
(1)電鍍原理
把鐵制鍍件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作陰極:Cu2++2e-===Cu),銅片與直流電源的正極相連(作陽極:Cu-2e-===Cu2+)如圖所示,將兩極平行浸入電鍍液(CuSO4溶液)中,兩極間距約5 cm, 5~10 min后取出,觀察到鐵制鍍件表面附著銅,電鍍液顏色不變。
(2)工業生產中提高電鍍質量的方法
①鍍前對鍍件進行處理,一般包括機械加工、酸洗、除油等。②電鍍時需要注意電鍍液的配方、電流的選擇以及溫度等的調節。③電鍍后對鍍件進行處理,如防變色處理等。
13
制作簡單的燃料電池
必會知識:
氫氧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和電解水的原理比較
電極
電極反應
電解水
陽極
2H2O-4e-===4H++O2↑
陰極
2H++2e-===H2↑
氫氧燃料電池
(堿性電解質)
負極
H2-2e-+2OH-===2H2O
正極
O2+4e-+2H2O===4OH-
14
搭建球棍模型—
認識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的特點
必會知識:
(1)甲烷、乙烯、乙炔的結構特點
球棍模型
結構特點
甲烷
甲烷分子中的5個原子形成正四面體結構,碳原子位于正四面體的中心,4個氫原子分別位于4個頂點,分子中的4個C—H鍵長度相同,相互之間的夾角相等
乙烯
碳碳之間形成雙鍵,2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在同一平面內,C-H和C==C之間的夾角為120°
乙炔
碳碳之間形成三鍵,2個氫原子和2個碳原子在同一直線上,分子中C-H和C≡C之間的夾角為180°
(2)碳原子的成鍵特征
①碳原子與周圍的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可以是鏈狀,也可以形成環狀,可以形成C—C、C==C或C≡C;
②C==C中的碳原子及兩端碳原子所連原子共平面,C≡C中的碳原子及兩端碳原子所連原子共直線。
15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
必會知識1:乙醇的主要性質
(1)乙醇與鈉反應生成氫氣: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乙醇的氧化反應:
①乙醇的燃燒: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氧化,生成乙酸
必會知識2:乙酸的主要性質
(1)乙酸的酸性強于碳酸;
(2)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酯化反應的實質是酸脫羥基、醇脫氫(羥基上的):
16
乙酸乙酯的制備與性質
必會知識:
(1)制備原理
在濃硫酸催化下,乙酸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2)試劑加入順序:乙醇→濃硫酸→乙酸
濃硫酸稀釋時會放出大量熱,因此需將濃硫酸慢慢注入乙醇中,最后加乙酸是為了防止乙酸受熱蒸發而損失。
(3)酯化反應為可逆反應,制備過程中應使平衡正向移動,以提高產率。
17
有機化合物中常見官能團的檢驗
必會知識:常見官能團的檢驗方法
18
糖類的性質
必會知識:
(1)蔗糖和淀粉的水解
(2)葡萄糖還原性的檢驗
銀鏡反應:
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3)淀粉水解程度的檢驗
來源: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