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燴菜
河南燴菜的家常做法:
【主料】肉丸200克、粉條(干)1把
【輔料】白菜400克、西紅柿1個
【調料】色拉油適量、食鹽適量、蔥適量、姜適量、蒜適量、八角適量、花椒適量、料酒適量、老抽適量、亨氏番茄醬適量、胡椒粉適量、高湯適量、香菜適量
步驟:
1.準備好材料:酥肉丸子適量;大白菜用切大塊兒;粉條洗凈(不用泡);西紅柿切塊兒;香菜切段兒;蔥、姜、蒜切片兒;
2.炒鍋坐油,放入花椒,八角炒爆香;
3.放入蔥、姜、蒜爆香;
4.放入大白菜翻炒;
5.大白菜稍軟時,放入西紅柿炒勻;
6.西紅柿有點出水時,加入番茄醬再一起翻炒;
7.加入老抽,料酒,炒勻;
8.注入高湯或水。量以剛沒過菜或稍多為好;
9.鍋開后,放入酥肉、丸子、粉條。大火燒開轉小火燉至粉條軟熟;
10.快出鍋時加鹽、胡椒粉調味。我用的是面條湯料,什么料都省了,而且湯味兒還更鮮美;
11.盛入容器中,撒上香菜;
12.炒鍋坐油(油量要稍多。),放入花椒炸至發黑。
13.趁熱澆到菜品上即可。
燴面
羊肉燴面的家常做法:
【主料】羊肉500克、小麥面粉500克
【輔料】羊骨500克、黑木耳5克、海帶10克、粉條(干)50克、干黃花菜40克
【調料】食鹽1茶匙、雞精1/2湯匙、蔥半根、姜1小塊、八角1個、花椒10粒、桂皮1段、香菜2根、肉蔻1個、茴香籽10粒、草果1個、辣椒油1湯匙、芝麻油1/2茶匙
步驟:
1.準備好羊肉和羊骨,用清水泡至2小時以上,用紗布把八角、香葉、桂皮、花椒、草果、肉蔻、蔥、姜包出調料包;
2.木耳用清水泡發后撕成小朵,海帶提前泡發;
3.泡好的干黃花菜去根后切成段;
4.細粉條沖洗干凈泡軟備用,泡好的羊肉和羊骨放入湯鍋中;
5.加入清水,燒開,撇去血沫,加入調料包,大火燒開,轉文火,煮2小時;
6.撈出羊肉,切成片,將面粉加入鹽用清水揉成面團,餳15分鐘;
7.將餳好的面劑搓成圓柱狀,按扁,再用搟面杖搟成中間薄,兩邊厚的面片,面片上抹上油,再餳15分鐘;
8.另啟用一鍋,鍋中盛入燉羊肉的原湯,放入細粉條,加入黑木耳,黃花菜、海帶絲、肉片燒開;
9.雙手捏著面的兩頭慢慢拉長,邊拉邊上下抖動,待拉至大約2厘米寬的條時,放入煮沸的湯鍋內;
10.面條熟后加入鹽、雞精、調味淋入麻油,盛入碗內,放上香菜、辣椒油,即可食用;
烹飪技巧:如果用粉絲,泡好后再抻面以后再添加,粉絲不易長時間煮。
壯饃
壯饃的家常做法:
【主料】牛肉(或羊肉)、粉條(或粉皮)、面粉
【調料】蔥、姜、鹽、料酒、醬油、五香粉、味精、香油
步驟:
1.面粉1/3用開水燙勻,冷卻后和成燙面團,2/3用清水和成面團,然后將兩種面團和在一起,揉勻,醒30分鐘;
2.牛(羊)肉切成綠豆大小的粒,用刀粗略剁成肉餡;粉條(粉皮)用溫水浸泡回軟,切碎;蔥、姜分別切碎;
3.牛(羊)肉餡、粉條(粉皮)、蔥、姜,加鹽、料酒、醬油、五香粉、味精、香油拌勻成壯饃餡;
4.面團揉勻,搟成圓片,放上拌好的餡,包裹好,做成厚度5-6cm、直徑約60cm的圓餅,放平底鍋中用小火半煎半烙(就是比一般烙的方法用油多些),兩面金黃時即可。
桶子雞
桶子雞的家常做法:
【主料】母雞1500克
【調料】食鹽20克、蔥70克、姜50克、八角10克、花椒10克、黃酒60克
步驟:
1.母雞宰殺,煺毛,去內臟,洗凈,剁去爪,去掉翅膀下半截的大骨節,從右膀下開個4.5厘米長的月牙口,手指向里推斷三根肋骨,食指在五臟周圍攪一圈后取出;
2.再從脖子后開口,取出嗉囊,沖洗干凈;
3.兩只大腿從根部折斷,用繩縛住;
4.八角用紗布包住;
5.先用部分花椒和鹽放在雞肚內,晃一晃,使鹽、花椒走勻浸透;
6.洗凈的荷葉疊成6厘米長,3厘米寬的塊,從刀口處塞入,把雞尾部撐起;
7.用秫秸桿一頭頂著荷葉,一頭頂著雞脊背處,把雞撐圓;
8.白鹵湯鍋放火上,燒開撇沫,先將桶子雞下入涮一下,緊住皮,再下入鍋內,放入八角、黃酒、蔥、姜,湯沸,移至文火上燜半小時左右,撈出即成;
烹飪技巧:
1.選用肥嫩活母雞,以保證肉嫩味香;
2.刀工應仔細認真,桶子雞外型很重要,應把雞撐圓,后下刀。
五香肉
炸五香肉的家常做法:
【主料】豬肉適量
【調料】色拉油適量、食鹽4克、醬油適量、蔥5克、姜5克、花椒(水)適量、料酒適量、淀粉適量、白糖2克
步驟:
1.豬肉切薄片,加入除淀粉外的所以調料腌20分鐘,加淀粉調勻(均勻的裹一層);
2.油燒7成熱,漿好的肉片展開放油里炸,炸至浮起撈出;
3.等所有肉片炸好,再把油溫燒到8成熱復炸一遍,到表面酥脆。
酸辣肚絲湯
酸辣肚絲湯最正宗的家常做法:
【主料】豬肚200克
【輔料】蠶豆淀粉5克、香菜5克
【調料】食鹽5克、醬油15克、姜10克、黃酒10克、胡椒粉2克、清湯1250毫升
步驟:
1.將豬肚用鹽堿搓洗干凈,再用清水沖洗鹽堿味,入鍋煮熟,稍晾后放墩上,厚的用刀片成兩片,立刀切成2 毫米租,3 厘米長的絲;
2.肚絲在開水鍋里氽一下,撈出備用;
3.姜洗凈,切絲;
4.香菜洗凈,備用;
5.炒鍋放旺火上,添入清湯1250毫升,下肚絲.姜絲.醬油.鹽.胡椒粉.黃酒.味精,同燒;
6.燒至湯沸,撇去浮沫,用醋兌濕淀粉,勾流水芡,盛入大湯碗中,淋上香油即成;
7.外帶香菜碟與湯同時上桌;
烹飪技巧:
1.酸.辣.咸三味平均,每味都不要過頭,始為豫菜“酸辣湯”正宗風味;
2.濕淀粉用醋開,以其勾芡,酸味鮮美。
蒸面條
蒸面條的家常做法:
【主料】細面條適量、豬肉適量、豆角適量、芹菜適量
【輔料】蔥姜蒜適量、辣椒適量、花椒適量、八角適量、雞蛋一個
步驟:
1. 材料備好;
2.豬肉用鹽,料酒,白胡椒,一個雞蛋攪拌均勻,腌10分鐘;
3.倒入豬肉,炒至泛白;
4.然后倒入豆角,芹菜,加入鹽,雞精,十三香,白胡椒調味,倒入一碗水中火燜一會;
5.面條上鍋蒸10分鐘;
6.盛出倒入香油,生抽攪拌均勻;
7.然后倒入菜拌一下,再上鍋蒸個5分鐘就好了;
8.蒸出的面條很有嚼頭。
清湯鮑魚
清湯鮑魚的家常做法:
【主料】罐頭鮑魚半桶
【輔料】熟火腿15克、筒鮮蘑15克、豌豆苗15克、鹽10克、料酒15克、味精3克、雞清湯800克。
步驟:
1.將鮑魚用刀切成斜片。鮮蘑切薄片。熟火腿切成小象眼片。豌豆苗留嫩葉、去根、洗凈。
2.將雞清湯300克倒入炒勺用旺火燒開,將熟火腿片、鮮蘑片、鮑魚片和豌豆苗下勺煮透撈出,倒入10個湯碗中,勺中湯如不要可倒掉。
3.將余下的雞清湯500克入勺上火,并加進鹽、味精、料酒調好味,撇去浮沫,盛入10個小湯碗中即成。
胡辣湯
胡辣湯的做法:
【主料】3-4人量: 熟牛腱肉80g(最好是多種香料鹵過的整塊小牛腱)
【輔料】面粉1/3小碗約80g、紅薯粉條1小把約80g、花生米20-30粒(生的,最好是紅皮小花生米)、干黃花菜8-10根、干木耳4-5朵、干辣椒2只、大蔥白1小段約15g(斜切片)
【調料】油.醬油各2茶匙10ml、鹽.雞精各1/2茶匙3g、白胡椒粉1湯匙15g、芝麻香油1茶匙5ml、米醋或香醋2茶匙10ml、水2000ml
步驟:
1.紅薯粉條.干黃花菜和干木耳分別用溫水浸泡30分鐘,用流動水洗凈。再將黃花菜切3cm長小段,木耳切2mm寬細絲,熟牛肉切成截面約2cm見方薄牛肉片;
2.面粉用少許水和成面團(軟硬同餃子面),陰涼處醒30分鐘,再用500ml的水浸泡10分鐘(整個面團都浸泡在水中);
3.中火燒熱炒鍋中的油,爆香干辣椒和大蔥白片,放入牛肉片稍煸炒,加入1500ml的水改大火煮沸后,加入花生米改小火同煮。約需煮25分鐘;
4.反復抓洗泡好的面團和泡面團的水,當面團體積縮至原來的1/2,顏色變深時面筋就洗好了。過程中洗面筋的水量應沒有另外添加或減少,并留下備用;
5.將洗好的面筋團分揪成約小拇指蓋大小的小面筋,逐個加入煮牛肉和花生的湯中。煮沸攪動后,再加入泡發的紅薯粉條.切好的黃花菜和木耳絲。同煮約10分鐘;
6.改大火將整鍋湯汁煮沸,把洗面筋剩的面水倒入,用筷子順時針充分攪動均勻。再次沸騰時調入醬油.雞精和白胡椒粉。繼續煮3分鐘后即可,盛入湯盆后淋上米醋(或香醋)和芝麻香油即可;
烹飪技巧:
1.因為鹵牛腱肉和醬油中都有鹽分,出鍋前先嘗味道再根據個人口味放鹽;
2.醋是在胡辣湯盛碗后與香油淋在湯汁表面提鮮的,不能在烹飪加熱過程中調入;
3.胡辣湯的加水量分兩次完成,分別為:煮花生用的清水,后來調入的面筋湯。所以不必將水一次加夠。
家庭版道口燒雞
做法:<
【主料】單子雞一只
步驟:
1.新鮮宰殺的單子雞收拾干凈,完全瀝干水分,表皮用廚房紙巾擦干。將蜂蜜均勻地擦抹在雞皮上。晾干后放在鋪了錫紙的烤盤上,同時烤箱預熱180度,上火;
2.送入烤箱,上火180度,烤至一面上色后翻面烤上色。不能開下火,否則會沾掉雞皮。老鹵汁倒入鍋中燒開;
3.沒有老鹵汁的可以用以下香料加水煮開,加鹽和生抽老抽調味。圖中香料依次為:香味、草果、花椒、甘草、八角、桂皮、砂仁、豆蔻、丁香、小茴香。鹵汁燒開后加入蔥姜蒜;
4.將烤上色的雞取出。放入鹵汁中,大火燒開后轉小火鹵2小時,關火后浸泡1小時以上,吃時熱開即成。我圖中換了鑄鐵鍋,砂鍋實在塞不下整只雞,選用合適的鍋,鹵汁沒過全雞最好,否則要注意鹵的過程中翻面;
5.好的雞已經可以上桌了,有一定廚房基礎的可以繼續進行下一步:炒糖色。因為外賣的燒雞鹵汁中一般加有硝,顏色很漂亮,我們自家鹵出來的顏色比較暗,所以我多一個上糖色的步驟,成品更漂亮,也增加回甜的風味。將整雞放入,輕輕翻動,上色均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