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好啊,我是予默。
別誤會,我沒有經歷生育上的難產,說的是寫作的“難產”。
最近一次“難產”,就發生在近兩天。
訂閱號草稿箱里躺著上十個文件,只有一份是可以拿來推送的囤稿。其他的是想好選題,部分文章寫了幾段,但都不是一份完整的稿子。
樂樂睡著后,我坐在書桌前,準備開始碼字。
但有那么一刻,我感到腦袋真的像漿糊一樣,站在文字的十字路口,心里好像知道要往哪兒走,可又不太確定,遲鈍片刻后,腦子如短路一般。
“不寫了!先去干其他事兒。”文思泉涌,真的不是靠坐在書桌前對著電腦就能憋出來的。
后來,我該做家務做家務,該睡覺時睡覺。不過這個過程中,我并沒有那么平靜,心里也在想寫作這件事。
剛開始是消極的反問和自我懷疑:為什么我持續輸入,也還是會有這種問題?要到此為止了嗎?“
隨后是焦慮:如果繼續這樣,怎么更文?
最后又出現期待:真希望能有小伙伴來投稿過稿。
我意識到自己這么多想法時,覺得莫名地煩憂和好笑。人的想法真有意思,就像一架架飛機,在排隊等待起飛。
02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天,就在我覺得自己會繼續“難產”時,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會遇到“難產”的情況,問題該如何解決。
請允許我先繞個彎。
有天空閑時我在看一個線上的專欄文章,老師說,學禪學的有一句話“一年初參,兩年老參,三年不參”。
意思是說,剛開始學習參禪是很積極的,出現“老參”的情況,然而三年以后就忘了當初開始參禪時的心態或方法。
我在做家務過程中,想到這句話。猛然覺得,這和寫作是一模一樣的。
剛開始寫作時,我也積極學習寫作的流程,比如先立意、列大綱、構思選材、編寫、修改等。
由于知道列大綱這一步很重要,還專門買了一個筆記本拿來寫框架。且較長一段時間我也是按照這個流程來做的。
后來不知怎的,就把這基礎的流程拋在一邊了,而且發現筆記本里已經有段時間不見列大綱的痕跡了。
我知道了癥結所在,又想到《普通寫作學教程》中的寫作流程,再一次確定這次難產的主要原因:沒有像剛寫作初期那樣按流程來,省略了列大綱這重要的一步。
知道了原因,就容易解決了。
隨后,我坐在書桌前,面對已想好的選題,思考如何圍繞選題列出框架。
沒過一會兒,文章的每一段寫什么,就有清晰的思路了。
03
經過這次的寫作“難產”,我總結出以下三點:
1)寫作的每個流程都可能經歷“難產”
我對比了一下之前一位讀者經歷的“難產”情況,和我的情況有所不同。
她是難在了“立意”這個階段,即想不出來選題,不知道寫什么。這時則需要她細心觀察和體會生活。或許出去走走就能找到寫作靈感。
而我呢,并不缺少寫作的選題,也就是立意這一步我已經做了。
但是難在了“列大綱”這一步上,確切一點說是沒走這一步,導致沒有清晰的思路編寫每一段內容,出現寫了幾行便不知如何繼續的情況。
所以,每一步都有可能阻礙一篇文章的完成。如果我們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就可以對應解決。
2)不忘流程,方能“順產”
寫作流程就像一份拿在手上的地圖,你知道當前在什么位置,下一步要走向哪兒。
在生產車間,產品的出廠,要經歷多道工藝流程。文章的生產,也需要經歷一些流程。
我反思到,以后不能省略該有的創作流程,尤其是現在我還屬于練習階段。
3)不知道怎么寫時先放一放
糾結容易消耗自身能量,當經過思考自己還是不知如何下筆,那就先把寫作這件事放一放。
就像我們考試時,遇到當時不會解答的題目,就先放著,把試卷中覺得比較有把握的題目先做了一樣。
在寫作中遇到困難,適時切換一下頻道做些其他的事,或許會在不經意間知道解決問題的方向。
寫作“難產”可能是每一個寫手會面臨的問題,這很正常。不因此輕易放棄,而是靜下心來找解決辦法。
要知道,放棄寫作有無限種可能,就像堅持寫作也有無限種可能一樣。
以上,祝好。
- END -
作者:予默,90后全職媽媽,在帶娃中繼續自律與成長。
圖片來源:《漂流少年》
下次更文:下周三17:00,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