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只有一個念頭,
一定要讓他活下去!”
回想起捐腎救夫的情景,
宋業珍的語氣平靜而堅定。
上世紀90年代初,同是工廠工人的宋業珍和楊勝林自由戀愛,婚后育有一子。在回遷之前,小兩口以務農和打零工為生,回遷后,夫妻倆不再務工,在小區里開了一間小賣部。
本以為日子會這樣平靜地過下去,但一場疾病差點將這一小家擊垮。
2005年,當時僅34歲的楊勝林被查出患有腎病綜合征。2019年,病情進一步惡化為尿毒癥。談起丈夫生病的這十幾年,妻子宋業珍不忍回憶。
“他經常全身浮腫、生瘡、一臉疙瘩,有時還會嘔吐,難以進食。”宋業珍告訴記者,每次透析結束,丈夫都會全身疼痛,為緩解病痛,她就會親手按摩。
病情惡化后,換腎成為楊勝林的唯一希望。為此,夫妻倆賣掉了家里的一套房,籌集了錢款,一邊透析,一邊排隊等腎源。
在近兩年的等待中,全家人都十分焦急,但幸運沒有垂青楊勝林一家,終究還是沒有等到合適的腎源。
2021年11月,楊勝林尿毒癥病情惡化,僅靠透析已無法維持生命。
“當時醫生建議,可以在親屬里試試,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能配型成功捐腎的。”宋業珍說,聽到醫生的話后,家人進行了商討,兒子第一個提出愿意“捐腎救父”,但被夫妻倆一起拒絕了。“兒子還年輕,還沒結婚,未來的日子還長,怎么能要他的腎呢。”
經過短暫的思考,宋業珍決定捐出自己的腎,救丈夫的命。楊勝林聽到妻子想法后,起初是不同意的。
“這手術是有風險的,怕對她造成不好影響。”對于妻子的決定,楊勝林是既感動,又心疼。但病情刻不容緩,在宋業珍的堅持下,2021年11月,她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南京東部戰區總醫院,進行腎體配型。
在經過血型檢查、淋巴細胞毒試驗,人類白細胞抗原a檢查,群體反應性抗體檢查等多種配型系列檢驗后,宋業珍各項指標均符合捐獻條件。
“老楊有救了!”得知消息后,宋業珍留下了激動的淚水,“當時只覺得好開心!”
但腎移植手術也并非一帆風順。
“這次腎移植手術是從體內直接剝離腎臟植入患者體內,手術難度非常大。”手術前,主治醫師不斷向宋業珍強調術后風險。
面對種種困難,宋業珍卻十分堅定。
“只要有一線希望能救活老楊,就是把自己的兩個腎都給他,我也愿意。”
經過整整3個小時的手術,一個好消息傳來,現已把宋業珍的腎臟連接在兩只腎臟旁邊,如果不發生排斥反應,楊勝林會繼續健康生活。
因為宋業珍的付出,楊勝林獲得重生,看著病床上虛弱的妻子,他暗暗下決心,余生將陪伴妻子,攜手到老。
換腎后,夫妻倆順利出院回家,隨著身體好轉,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漸邁入正軌。
記者了解到,目前,宋業珍的身體已逐步康復,楊勝林一直按時服藥,身體已無大礙。
二人的故事也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一段佳話。前不久,宋業珍被評為蜀山區道德模范。
談及對未來的期待,夫妻倆說,“只希望一家人能相互扶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記者:李潤媛
通訊員:謝虹齡 詹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