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資本市場矚目的首批5只雙創ETF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分別來自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招商基金、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
5只科創ETF開盤伊始,即“引爆”了市場氛圍,半小時內5只科創50ETF成交額突破8.24億元,全部高開的同時還帶動科創50、創業板指拉升。截至收盤,5只科創ETF悉數收漲,其中嘉實中證科創創業50ETF以0.92%的漲幅居首,合計成交額達38.99億元。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織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成為全球各國的角逐場,而科創創業50完美實現了滬深兩市“科技強者”的結合,堪稱A股“硬核科技”的集大成者,為投資者提供了在場內一鍵布局創業板、科創板龍頭公司的工具型利器。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隨著雙創基金的上市和更多相關指數產品的推出,未來無論在規模、流動性、投資者數量上都將有質的飛越。
5只雙創ETF悉數收漲
具體來看,截至收盤,5只科創ETF悉數收漲。其中嘉實中證科創創業50ETF以0.92%的漲幅居首,易方達中證科創創業50ETF漲0.84%,招商中證科創創業50ETF漲0.82%,南方中證科創創業50ETF漲0.72%,華夏中證科創創業50ETF上漲0.51%。
成交額方面,5只科創ETF成交額合計達38.99億元。易方達中證科創創業50ETF成交額達到16.14億元,居首日上市的5只科創創業ETF成交額之首,也是全市場所有股票型ETF的成交額之首。嘉實中證科創創業50ETF成交金額最小,為1.79億元。另外,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旗下中證科創創業50ETF成交額分別也達到了12.46億元、5.32億元、3.28億元。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在華夏中證科創創業50ETF上市儀式中致辭時表示,隨著雙創基金的上市和更多相關指數產品的推出,未來無論在規模、流動性、投資者數量上都將有質的飛越。雙創基金上市后,華夏基金將以ETF投研實力和產品創新為依托,精耕細作,努力做好產品的投資和運作,持續開展投資者教育,把產品做好、做大、做強。
值得一提的是,其余四只雙創ETF產品也將陸續于本周上市,其中,富國基金、華寶基金、國泰基金旗下產品于7月6日上市,銀華雙創50于7月7日上市。
北上資金已經率先“埋伏”
國家已進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新時代,科技領域的優質公司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和很好的上漲空間,科創創業50ETF無疑是投資者分享頭部科技企業的理想之選。
科創創業50指數是從科創板和創業板中選取市值較大的50只新興產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能夠反映上述板塊中代表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目前成份股中包括寧德時代、樂普醫療、愛爾眼科、億緯鋰能、金山辦公、同花順、中芯國際等眾多二級市場關注度極高的個股。
雖然指數型基金屬于被動式投資,運作也比較簡單,但存在需要精密的計算和嚴謹的操作流程,有實力的基金公司通常能更加緊密的進行跟蹤標的指數。各家參與發行雙創50ETF的基金公司也紛紛推出“重磅選手”擔綱管理,如易方達派出管理規模超過500億的成曦;華夏基金派出數量投資部總監、公募管理經驗達8年的投資老將徐猛,此外還有華寶基金胡潔、銀華基金王帥等,均為自家基金公司指數產品的名人基金經理。
行情方面,經過2021年前半年的市場調整,科創創業50指數估值水平已經來到相對合算的區間。作為長期投資來講,科創創業50指數有足夠的時間去成長,且北上資金持倉科創創業50穩步提升。
其中早在科創創業50ETF登陸資本市場之前,北上資金已經率先“埋伏”。華西證券通過計算北向資金在各標的指數成分公司中最近一個月/最近一周凈流入金額,得到在各指數上的邊際流入流出幅度,發現該指標在不同行業指數、主題指數其至寬基指數之間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區分能力。根據截至6月30日的最新北向資金因子得分,雙創50指數在排行中遙遙領先于其他指數。
信達證券認為,從基本面角度,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重點持有的醫藥、電力設備及新能源及電子行業都具備一定上漲空間:醫藥-創新藥與疫苗支撐上漲空間:隨著創新藥談判的不斷加速,帶動藥價大幅度下降,醫藥行業已經步入從仿制到創新的轉型之路,CXO公司備受關注;近期世界疫情尤其是印度等出現新一輪爆發,國內疫情也有所反復,高科技疫苗公司仍存在上漲空間。
嘉實基金指出,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集科創板、創業板優勢于一身,同時也彌合了兩者的部分局限。與創業板指數相比,中證科創創業50剔除了部分非科技股,成長性更強;與科創50相比,科創創業50成份股加入了主營業務收入、利潤表現穩定的部分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情況相對更好,也更穩定。從指數調整周期看,不同于普通寬基指數每半年調整一次樣本股,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每季度調整一次,加快成分股優勝劣汰的速度,保持指數良好的生命力。從指數收益風險維度看,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兼具成長和價值雙重屬性。
百萬用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