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吉利沃爾沃籌劃業務重組 李書福全球化格局日益凸顯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周健)十年等一日。
2月10日晚間,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與沃爾沃汽車AB公司(下稱“沃爾沃汽車”)探討業務合并重組的可能性。此舉將保留吉利、沃爾沃等每個品牌的獨特性,擬將合并后的業務于香港及斯德哥爾摩上市。
十年前,李書福用一場“豪賭”改變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格局。十年后的這場重組,又會改變什么呢?
十年豪賭 一場雙贏
2020年,是吉利控股收購沃爾沃汽車的第十年。
十年前的3月28日,吉利控股與福特汽車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獲得沃爾沃汽車100%的股權及相關資產。外界將李書福的這次收購視為一場“豪賭”。
如今看來,李書福不僅賭贏了,而且實現了雙贏——吉利控股用資金和中國市場復興了沃爾沃汽車,沃爾沃汽車則以技術“反哺”了吉利汽車。吉利控股在收購沃爾沃汽車的同時,也將后者知識產權相關的資產收入囊中。雙方圍繞研發、采購、制造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共同研發并共享了CMA模塊化平臺,并在瑞典聯合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
十年間,吉利控股在研發上的投入累計近1000億元,在全球建有五大研發中心和造型設計中心,共有2萬名研發設計人員,旗下有吉利、領克、幾何、路特斯、寶騰等在內的多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吉利控股也在混動技術、純電技術、替代燃料與燃料電池四大技術上擁有專利超過300項。
從2009年至2019年,吉利汽車的年度銷售量從33萬輛增加至136.2萬輛。尤其是2015年至今,吉利汽車的銷量增速表現高于中國汽車行業的整體水平,其中2018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兩成,累計銷量突破150萬輛。
2月6日,沃爾沃汽車在瑞典公布2019年財報,全年營業收入為2741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8.5%;經營利潤為143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0.8%;全球銷量首次突破70萬輛,達到70.54萬輛,連續六年刷新銷售記錄。
盡管當前全球車市難言景氣,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市場獲得正增長,其中中國市場憑借15.46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8.7%。
兄弟同心 其利斷金
合并重組前,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已成立合資品牌——領克汽車。
2017年7月20日,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吉利控股簽訂備忘錄,沃爾沃汽車入股領克汽車。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分別持有領克汽車50%和30%的股份。
“通過雙方的協同,不僅能夠使用到已有的技術,同時共同聯合投入研發適應未來的、有競爭力的技術。”在領克汽車的發布會上,吉利控股總裁安聰慧曾如此表示。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告訴上證報,“現在來看,領克有點像雙方業務協同的試驗田。”
領克汽車推出的多款車型采用了與沃爾沃XC40相同的CMA平臺,這讓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在采購、制造、物流等業務產生直接的協同。“領克01與XC40是共線生產的。”一位沃爾沃汽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和吉利聯系最多的就是采購,統一采購有議價能力。”領克汽車的市場表現有目共睹,2019年累計銷量為12.81萬輛,同比增長6.4%。
此次合并重組后,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在研發、采購、制造、銷售等環節上將形成更緊密的聯系。華西證券認為,合并將催生各業務板塊協同效應,“吉利一體化”勢不可擋;中金公司也表示,雙方的重組計劃將進一步增強吉利整體品牌力。
按照2019年數據,“兩兄弟”合并后的全球銷量突破200萬輛。其中,沃爾沃汽車在歐洲銷售超過30萬輛,美國市場也突破10萬輛。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沃爾沃汽車在當地工廠和經銷體系密不可分。事實上,中國車企一直都在努力走出去,上汽集團借助名爵MG的歐洲基因,依靠新能源汽車搶先登陸歐洲;長城汽車則收購了通用汽車在印度的工廠,以期在全球第四大的汽車市場上站穩腳跟。相比之下,合并后的吉利汽車能借助沃爾沃汽車在歐洲和美國的基礎,加速出口和國際化。同樣的,吉利汽車也會助力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市場切下更大的“蛋糕”。
“吉利汽車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更高占有率,并加速全球化發展。沃爾沃汽車要進一步鞏固歐美市場地位,進一步加強亞洲及其他市場開發力度,持續改善成本結構。”吉利控股表示,百尺竿頭仍可再進一步。
此外,保留各個品牌獨特性的承諾,意味著吉利汽車仍會采取品牌分層的戰略,通過領克汽車等新品牌逐漸向高端市場滲透。
高端市場的誘惑力顯而易見。以2018年數據為例,當年銷售超過150萬輛的吉利汽車營收為1066億元,凈利潤125.5億元;銷量為64萬輛的沃爾沃汽車營收約合1827億元,營業利潤約合102.7億元。更少的銷量卻帶來更高的收入和更豐厚的單車利潤,這就是高端汽車市場的魅力。沃爾沃汽車的融入,正是為吉利汽車補上了豪華車的短板。
下個十年,路向何方
如今,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探討業務合并重組的可能性,或許是李書福正在籌劃吉利控股的下個十年之路。
車市遇冷疊加“新四化”變革,全球車企都在尋求“合縱連橫”式的合作,國內車企也形成了央企的T3聯盟和地方國資的上廣聯盟。這些合作的背后,都有著降低研發投入,共同承擔風險的訴求。在此背景,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合并重組,并對接資本市場,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沃爾沃汽車曾多次傳出尋求IPO的消息,市場給出的估值在160億美元左右。截至2月11日收盤,吉利汽車報14.48港元,總市值達1333億元。這意味,合并重組后新集團的市值可能會接近,甚至超過上汽集團的2500億元。瑞銀認為,雖然目前未有雙方合并細節及時間表,但相信此舉會帶來業務及財務上協同效應。
多年來,李書福始終充滿危機感。
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未來汽車行業的幸存者只有兩三家,而“單打獨斗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在2020年的新年賀詞中,李書福提到,顛覆性的技術將給全球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將席卷汽車行業以及更大范圍的交通出行產業。對此,他表示,2020年將持續推進吉利全球化發展戰略,“全面融入到全球汽車工業的大熔爐之中,真正實現協同共贏格局。”
這個“全球汽車工業的大熔爐”中,不只有沃爾沃汽車。
2017年12月,吉利控股宣布收購沃爾沃集團8.2%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2018年,吉利控股以約90億美元收購了戴姆勒公司9.69%的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2019年,吉利控股于戴姆勒集團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今年1月8日,雙方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