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作為改革和創新的集中領域,是地方治理焦點及參與競爭的重要核心力。緊抓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發展這根生命線,貴陽清鎮市緊緊圍繞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為目標,以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為著眼點、以法治服務保障為著力點、以強化機制保障為落腳點,實現營商環境的“精準治理”,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出的碩果。
在2019中國國際化招商引資合作與發展論壇上,清鎮市投資促進局負責人說,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內生動力,清鎮致力于把其作為推進產業大招商、促進地方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必然選擇,堅持刀刃向內抓整治提升,始終將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推進,始終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水準來改革,始終以機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來保障,始終將“誠信清鎮”作為金字招牌來維護,始終以共建共享良好環境的理念來堅持,實現了營商環境持續向優的轉變,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清鎮市始終把強化頂層設計作為開展營商環境優化的“先手棋”,以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各專項指標工作組以及市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專項指標工作組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市直牽頭單位一把手任執行組長,明確各自責任分工,制定方案措施具體抓落實,增強了營商環境建設合力。
與此同時,不斷完善和鞏固工作機制,通過“三級調度”、“三步工作法”、“周調度、周督查、周通報”、等一系列機制措施保障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的有力開展。
清鎮市吾悅廣場項目原本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申報辦理立項備案,到拿到建筑工程許工許可證需要五個多月的時間,但在清鎮市各部門的努力協調下,審批時間壓縮至59個工作日,大大減少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吾悅廣場項目的審批時間大幅減少,正是在審批過程中,市住建部門牽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證項目審批手續的順利辦理,結合工程項目審批改革工作及“營商環境”的要求,對整個流程進行了再梳理和再壓縮,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簡化整合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竣工驗收三個階段80個工作日以內取得的成果。
針對由于歷史原因導致目前無法辦理建筑許可的項目,清鎮市進行逐一分析,一個項目一個解決方案,一個分管領導一抓到底,采取企業承諾缺項辦理方式,政府主動擔當,促使問題逐步解決,全面化解。
政務效能方面。清鎮市籌集資金近億元,新建面積達17370平方米的辦事大廳,在原政務服務中心入駐單位的基礎上,所有分廳全部入住新大廳,同時新增了公積金、公交、司法公正、聯通、出入境管理等窗口,以及應急管理局、退役軍人事務局等新成立單位入駐,目前共有行政審批、公務服務等43家單位,廣大企業、群眾實現“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終結了“多龍治水”、多分廳開展審批服務的局面。
辦理稅務方面。清鎮市推行“套餐式”服務,稅務機關依托網上辦稅服務廳、實體辦稅服務廳,統籌線上線下服務資源、優化業務辦理流程,為納稅人提供關聯辦稅事項一次申請、并聯辦理,一窗受理、集中處理的服務模式,大大減少了辦理時間。在未推出“套餐式”服務之前,納稅人將發票領到手中,至少得一周。現今,通過“套餐式”服務,納稅人只需在綜合業務窗口提交一次資料,30分鐘內便可辦結實現發票領用。
盡管指標表現是目前較為直接的評判標準,但是營商環境的優化從某種程度上說,應當多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的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緊扣這一觀念,2019年清鎮市依托企業的普遍關切,以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為標準創新提出了“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指數”和“企業發展困難問題指數”兩個地方特色指標,創新開展試點工作,促進營商環境的“真優化”、“真提升”。下階段,清鎮市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標準導向,認真研究貫徹《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對標對表找差距,圍繞差距找出路,持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重要抓手,縱深推進各營商環境專項指標改革事項,加快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等改革事項,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服務與管理模式,提升行政效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著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營商環境新高地,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再上新臺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