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2月9日電 (許文艷)2月初,一位年過五旬的美國人選擇“逆行”來到中國蘭州,戴著口罩的他,獨自帶著五個沉甸甸的行囊。這也是他第一次踏上來中國的旅途,來赴一個和蘭州大學的“約會”。
五個行囊中有三個是自費從美國購買的專業醫療護具,包括捐贈給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的42個0725防護面具、10個N100口罩、175個N95口罩、20多副眼鏡、300副手套等。此外,還有給他的朋友贈予的數十個防護面具和口罩。
他就是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新聘任的美籍英語教師Anthony Que。來中國前,他是當地的一名資深臨床藥劑師,曾在美國第二大連鎖藥店CVS藥店、邁阿密大學的教學醫院杰克遜紀念醫院工作,具有豐富的醫藥行業從業經驗。
2019年11月,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一則招聘英語外教的啟事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前,中國對他而言是一個陌生的國家,但是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他。雖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一些高校也給他發了邀請。“蘭州大學是中國很著名的高等學府,而它所在的蘭州這個城市有其獨特的氣候地貌、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這不正是理想的工作之地嗎?”他說。
就這樣,這位從未踏上中國國土的美國人選擇了蘭州大學,12月通過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網上面試并簽約,成為了蘭州大學一名教師,教授本科生英語口語課程。
2月6日,本是合同上約定他報到入職的日子,鑒于嚴峻的疫情形勢,學院建議他推遲報到時間。他說,既然簽了合同,就應該風雨無阻履行承諾,況且他還是學醫的,應該可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他也密切關注著中國疫情的變化,此時,學院在外教群里發布的一份英文捐贈倡議也使他思索,為何不籌集更多的護具捐給醫院呢,在中國可能更多人、特別是醫院需要更多的護具。
當時,在美國,這些防護用品庫存也告急,他利用自己的從業經驗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從邁阿密等多地醫療機構購買到了一批醫療護具,2月1日,他打包向中國出發。
他說,“從美國到中國的旅途很遙遠,但是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熱心人,讓我十分感動。”3日抵達蘭州,他的行李里面裝的還有他的一套專業防護服。他說,“我是執業藥師,如果需要,我可以到當地醫院做志愿者。”他說,不論是社區還是學校,只要需要他,他都愿意不計回報地去盡己所能做些貢獻,積極參加“戰疫”志愿工作。
問及他選擇“逆行”到中國的初衷,他說,“我只是遵守諾言來中國,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我就是一個想為這次疫情做點貢獻的普通人,機緣巧合來到了這里,我從來沒有特意計劃在這個時候來,但也決不會因為疫情離開我的工作崗位。戰‘疫’是整個人類的事,我做這個事情不是因為我是美國人還是歐洲人,此事無關金錢,不論國界,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
安頓好了在蘭大的生活后,他正在準備線上教學的課程,并為新學期開學做著準備。他說,工作之余,他還計劃在公寓里弄一個機器人乒乓球訓練器,等疫情過后,他要在校園里打起酷愛的乒乓球,參加蘭州馬拉松賽比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