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下的市場而言,疾病成為大多數人熱議的話題,收益的板塊很明顯,比如醫藥相關的,普通人的普通邏輯,都可以看得到的,而除了收益之外,類似旅游、酒店、航空等,顯然是目前不利的板塊。
在這其中,電影業顯然也受到了沖擊,至少短期內,很難有人會去電影院觀影,不管是影院類公司,還是影視出品類的公司,都會因為票房慘淡,而受到沖擊,于是,當《囧媽》放到了在線平臺讓大家免費去看的時候,除了老百姓叫好之外,徐崢卻面對了電影圈的一頓懟。
近日,又一家影視類的上市公司,宣布了預虧近40億,甚至受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這,就是曾經的影視“一哥”,華誼兄弟。
慘淡的影視類業績
在談華誼之前,筆者之前剛剛寫了篇文章:
北京文化巨虧24億,《流浪地球》也拯救不了的影視業?
人們應該還記得,曾經大火的《流浪地球》,不得不說,某種意義上,確實是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之作,而打造如此爆款的電影的,正是上市公司,北京文化。
然而,即便有這樣的爆款,包括去年同樣比較熱門的《攀登者》等,業績預告上,北京文化卻預虧19.5億-24.5億,讓人大跌眼鏡,而預虧的核心,就是商譽減值。
近日,華誼公布了的業績預告,同樣慘淡:
2019年預虧39.62億元-39.67億元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除了電影業務的收入下降外,還有老生常談的商譽減值、股權投資以及其它的資產減值。
對此,交易所緊急問詢華誼,要求進一步說明具體情況。
對于曾經的影視“一哥”,出現了這樣大幅度的虧損,的確讓人驚訝,而之前剛剛公布預告不久的,有著好幾部大片的北京文化,同樣業績慘淡,其它的影視類公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大多都低迷的業績。
所以,龍頭公司都低迷的業績,依然影視業正處于寒冬。
股價低迷又質押
業績低迷的時候,股價表現如何呢?
華誼兄弟
從圖上可以看到,華誼兄弟早早的就跌破了5元的形態支撐位,并且幾次向上,都沒有突破站穩,可見向上的無力。
同時,按照前復權的價格,最高價32塊多,如今只有3塊多,儼然縮水只剩下高峰時候的十分之一。
華誼近期
如果放大,看近期的走勢,可以看到,很多個股在過去的一周里,早就收復了失地,強勢的更是創了新高,而華誼兄弟,目前第一個跌停板的價格,還沒有有效的突破,可見大資金目前都不愿意碰。
財務數據
從財務上可以看到,2017年已經有增長乏力的態勢了,2018年就開始了業績變臉的巨虧了10個多億。
除了股價低迷外,還有雪上加霜的是,大股東進行了股權質押。
按照1月3日的公告,王忠軍、王忠磊兩兄弟,將各自持股股份比例的90%,都進行了質押,與此同時,還面臨著大量的短期借款的壓力。
股價加債務問題,估計很多人無法想象,會出現在華誼的身上。
有意思的是,在最開始傳出大股東質押的問題是,王中軍還一度否認“套現”,現在看看,不但質押,而且比例極高,如果股價繼續下跌,壓力很大。
影視寒冬還是貓膩
大多數業績預虧,都離不開商譽減值的問題。
筆者之前很多文章也說過,商譽減值核心,就是并購時候出了高價。
這需要一分為二的看,對于大多數企業,并購給了一個高價,都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大多并購的時候,都是某個行業開始得到資金關注的時候,理論上趁行業下坡時候并購的,太少,因為你也不確定,下坡的公司,能否在你并購之后,出現轉機。
所以,并購給了高價,其實人之常情。
只是,影視類公司而言,它的商譽問題,其實要比其它類的公司,要嚴峻的多。
因為影視類公司的并購,大多并購的另一個公司,都是輕資產的,而且現實中,又多是明星“把持”的,所以,一個很明顯的貓膩就是,通過并購,實際上明星大咖們,得到了利益的輸送,最終無非就落得了個商譽減值。
在過去的兩年,限片酬、稅務問題等等,都讓影視圈發生了很多震動,如今的一些商譽減值的問題,其實都是之前早早埋下的。
所以,影視類的公司難點,不僅僅是票房,還有很多一般人見不到的貓膩。
結語
前幾年影視業大熱的時候,還出現了影視眾籌的模式,享受著票房大賣的驚喜,投資者的熱情也極高。
如今時光斗轉,出現大熱的票房的影片,其實寥寥無幾,更多的人們看到的新聞,卻是某個大片上映后反響寥寥而大虧,甚至承擔票房擔保的,還會惹上麻煩,如徐崢在《囧媽》上映前的壓力。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傳統影視類公司,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傳統影視類的上市公司,寒冬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