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角度對比6次急跌
基本面大趨勢的對比,我們重點分析了盈利、流動性和估值這三個維度。我們認為對比這6次調整,當下的市場盈利趨勢能夠排到第2位,流動性趨勢能夠排到第1位,估值能夠排到第2位,具體排序如下:
(1)盈利趨勢:2013年6月 2020年1-2月 2019年4-5月 2015年6-7月 2016年1月 2018年2月;
(2)流動性:2020年1-2月 2019年4-5月 2016年1月 2018年2月 2013年6月 2015年6-7月;
(3)估值:2013年6月 2020年1-2月 2019年4-5月 2018年2月 2016年1月 2015年6-7月;
2.1、盈利趨勢對比
對于一個板塊或整個市場來說,如果它的盈利是處在上行趨勢,受到短期負面沖擊之后,之后的運行應該是比較強的;但如果市場是處在盈利下行的大趨勢中,特別是在初段和中段,受到負面沖擊之后,是很難恢復的。
當前盈利處在緩慢往上的拐點附近,如果看絕對數值其實還沒有往上,但是因為有部分領先行業已經出現了盈利改善的趨勢,比如說科技(包括新能源車)。而部分盈利預期比較差的板塊應該處在一個下行的末端。對比之前的幾次急跌,當下只比2013年6月稍微差一點,比其他幾次都好。
2019年4-5月,市場處在盈利下行的中后段。2018年盈利下行,到2019年初盈利還沒有改善的跡象,最近半年比較火的電子、傳媒、計算機、新能源車,在2019年4-5月份還沒有被市場發掘,那時候只挖掘出了養殖的盈利改善,盈利邏輯非常少。整體來看,2019年4-5月,不管是整體還是結構,盈利趨勢都是沒有太多看點的。
2018年2月,那時候盈利是處在上行的末段,下行還沒有開始,但已經有領先指標開始變差。2018年2月是處在2016年到2017年連續兩年盈利改善的末段,在2018年初,市場一致預期2018年全年的盈利環境很難持續超預期了,但自下而上還沒有發現可能會低于預期的點。但如果看宏觀指標,包括社融、房地產銷售,發現其實已經下滑的比較厲害了,所以我們認為那個時候是處在盈利下行的初段。
2015年中和2016年初的調整,這兩次主板的盈利是在下行的中段,成長盈利是到了上行的末段,如果去看上市公司業績,其實成長的業績到2015年甚至2016年初的時候還在改善,但如果是看并購等各方面的數據,已經逐漸轉入往下的趨勢了。我們認為2015年6-7月的時候成長盈利處在末段,主板盈利處在下行的中段,而到2016年初,主板是處在盈利下行的末段,到2016年2、3季度之后,很多經濟的指標開始慢慢改善,特別是商品的價格在改善,但是在2016年1、2月市場展望主板的盈利時,還很難看到這些。
2013年6月,是由錢荒帶來的沖擊。如果看上市公司的盈利,主板是處在盈利上行的末段。因為從2012年開始到2013年,主板有一個盈利小幅反彈的周期,2013年年中主板的盈利是處在反彈的后段,錢荒后,市場擔心未來經濟的下行,但是主板盈利以及宏觀同步指標,都還沒開始下行。對于主板的盈利確定進入下行趨勢2013年12月之后。而成長的盈利是處在上行的中段,或者說是初段略靠后一點。那個時候相對來說盈利的看點是比較多的,主板是盈利1年小反彈的末端,成長是盈利上行大趨勢的初段。
如果把剛剛對比的這幾次盈利格局做一個排序,我們認為2013年6月是最好的,2020年現在面臨的情況排第2位,2019年4-5月排第3位,2015年6-7月和2016年1月分別排第4位和第5位,最差的情況是2018年2月。
2.2、 流動性趨勢對比
從流動性的角度去看,對比這6次急跌,最大的共性是存量機構的倉位,在調整之前整體都是偏高。
不一樣的地方是,現在至少宏觀流動性是偏寬松的,而我們去看2019年4-5月是略微偏緊一點點,2018年2月是非常緊,2013年6月是史上最緊,2015年6-7月和2016年1月宏觀流動性是偏寬松的,但微觀流動性是非常緊的,因為當時查配資、金融監管的影響。
現在的資金格局目前來看是幾次沖擊中最好的一次情況,首先是沒有宏觀的負面沖擊在,不像2013年年中或者2019年的4-5月份,那時候都有宏觀的流動性收緊。目前的微觀流動性也還可以,政策對股市也是很支持的。當然短期調整過多之后,必然帶來杠桿資金的平倉,這個事沒法避免的。這個每次調整都會出現的,但至少沒有外部的比較大的因素來影響股市的資金情況。所以這次的資金格局是我們對比的6次案例里面最好的。
2.3、 估值對比
從估值來看,我們認為目前面臨的情況可能能排到第二位,絕對估值處在歷次調歷次調整后最低。雖然2013年6月的靜態估值比現在高一點,但那個時候的相對歷史的估值是相對偏低的,就是站在2013年,去對比2013年以前估值是非常低的,那個時候不知道2014年上半年會到達一個很低的估值。我們說的2013年6月更低,是指2013年6月和2013年之前去比,2020年1-2月和2020年之前去比。
從基本面趨勢來看,可以看到當下的基本面格局可以說是歷次急跌中最好的,盈利趨勢能排到第2,流動性趨勢能排到第1,估值能排到第1或者第2。
這么多案例里面,相似度最高的是2013年6月。當時盈利的趨勢有看點,但是流動性沖擊比較大,估值上這兩次都是處在歷史很低的位置。但是這兩次在短期事件上有一些差異,2013年6月的錢荒,不僅會沖擊流動性,也會改變A股未來的盈利預期。而這次疫情造成的沖擊,擔心的是未來一兩個季度上市公司的盈利。所以這一次急跌從,幅度上,會小于2013年6月。而沖擊完成之后,指數可能會出現2013年6月之后市場的表現。
3
短期對比我們從三個維度來看:極端事件、杠桿資金、配置資金。我們認為,這一次急跌中,短期杠桿資金平倉壓力有,但相比較來看,并不算大,長期配置資金可能最多的。
(1)杠桿資金平倉壓力:2013年6月 2020年1-2月 2018年2月 2016年1月 2019年4-5月 2015年6-7月;
(2)長線配資資金:2020年1-2月 2019年4-5月 2013年6月 2016年1月 2018年2月 2015年6-7月;
3.1、 每一次急跌都伴隨著大的事件沖擊
每一次急跌,都伴隨著一個大的短期利空事件,而且多數時候是大家跟蹤比較少的變量。2019年4月–5月的中美再惡化,2018年2月的美股和港股暴跌,2016年1月的人民幣匯率快速貶值,2015年6-7月的查配資,2013年6月的錢荒。
3.2、 平倉盤的壓力相對較好,長期配置盤很多
短期影響調整時間和空間主要看兩點:配置資金和平倉盤,如果抄底資金比較多而平倉盤不太多,理論上來說這個位置的下跌幅度就不會很大。
我們認為這一次短期平倉盤壓力相對可控,因為在調整之前的一個季度,指數的上漲幅度,相比較之前的幾次并不是很大。
從利率和估值的對比來看,當下的配置資金可能是歷次調整后最多的。利率很低,估值也低,市場越調整,配置資金是越多的。歷史上,外資可以作為一個很重要的配置資金觀察指標。如果估值貴,幾乎每一次調整前,都能看見外資在賣(2015年二季度、2019年4月是兩個最典型的案例),在調整之后,如果估值便宜,外資就會買入。這一次急跌前,外資在調整之前就沒怎么賣,調整后買的更多了,這說明當下市場的盈利和估值匹配的很好,能吸引很多長線配置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