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房企拿地是樓市的“晴雨表” 來源:和訊網
據克而瑞研究數據顯示,銷售增幅較高的中海地產和融創中國2019年的銷售額分別為3301.3億元、5556.3億元,較2018年分別增長22.82%、20.79%。緊隨其后的保利地產(600048,股吧),以4702億元的銷售額增長了16.1%。
如此巨大的銷售量,反映在2019年全國房地產數據上,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7億平方米以上,商品銷售金額達到16萬億元。盡管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為負,但商品房銷售金額的增長則達到6%以上,而住宅銷售金額增長則達到10%以上。正是2019年中國住房市場有如此好的業績,2019年房地產企業進入土地市場也十分頻繁,不少房地產企業紛紛增加土地儲備,以迎接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增長。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認為,2016年、2017年房企熱衷于在三四線城市拿地,龍頭房企也因此加大了拿地力度。經歷了2017年的高峰之后,2018年是房地產調控收緊的一年,房企紛紛放緩拿地節奏。2019年,市場開始回歸二線城市。除了融創中國因大舉并購而帶來了飛速增長的拿地規模之外,中海地產2019年的拿地金額較2018年也增長較快,增幅為36.05%;其次,萬科和保利地產的拿地金額增幅分別為22.34%、16.48%;這一指標中,僅碧桂園的增幅為個位數,為8.22%。
而房地產企業拿地城市的轉換,由三四線城市轉換到二線城市,也意味房地產市場發展開始轉向二線以上的城市,而不是如早幾年那樣不斷地向三四線轉移,也意味著國內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在上升。也就是說,由于房地產調控實行的是一城一策,二線以上的城市房地產調控會緊一些,而在三四線城市則是完全放松的,信貸及稅收政策都是如此。所以早幾年這些城市房價上漲也比較快。也正是這些城市的房價快速上漲,住房的供應量很快就達到了無限的供應量,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開始走到盡頭。估計這是房地產企業拿地城市轉換的主要原因。
還有,2019年國內房地產市場住宅銷售量和銷售金額創記錄,主要是與國內信貸增長有關。2019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58萬億元,比上年多3.08萬億元;2019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81萬億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4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45萬億元,住戶貸款不僅占整個貸款比重達44%,而且7.43萬億元也是一個巨大量,僅比2009年銀行信貸增長9.6萬億元小一點點。這也意味著國內居民正在利用銀行信貸涌入房地產市場,這個市場所面臨的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責任編輯:董云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