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協和醫院第二批6名被感染醫護人員出院
恨不得能馬上加入到戰友的隊伍中
2月2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醫護人員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經專家組討論,符合出院標準,協和醫院第二批共有6名醫護人員出院。1月28日,該院首批共有3名醫護人員符合出院標準,于28日上午11時許出院。截至目前,該院已有9名此前被感染醫務人員出院。
2日上午11時30分,協和醫院6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醫務人員治愈出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周瓊教授作為他們的主治醫生介紹,第二批出院的6名醫護人員目前病情好轉,體溫正常,食欲、精神好轉,肺部CT復查影像學較前吸收,核酸檢測轉陰。至此,他們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符合出院標準。據了解,出院的醫務人員都是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科學上認為傳染的可能性極低,后期建議在家休息,根據肺部情況決定恢復工作的時間。
此前,協和醫院首批共有3名醫護人員符合出院標準,于1月28日上午11時許出院。周瓊教授介紹,住院期間,醫院對這些醫務工作者展開積極治療,包括臥床休息,加強支持對癥處理,檢測生命體征和體溫、氧合情況;常規檢測血常規、生化指標,復查肺部CT、復查病毒核酸檢測;根據氧飽和度給予氧療,大部分為鼻導管給氧,有患者使用經鼻高流量;抗病毒治療:α-干擾素霧化吸入聯合抗病毒藥物;部分淋巴細胞持續下降,肺部影像學病變重的患者使用丙種球蛋白;根據體溫、呼吸道癥狀,結合生化檢測結果,比如血常規、CRP、PCT等選擇抗菌治療。
截至目前,該院已有9名此前被感染醫務人員出院。
出院護士長
無合并癥的自然病程為兩到三周
此次出院的醫護人員之一,協和醫院外科樂護士長還記得第一天住院時,每個人的床頭都收到了兩個蘋果,寓意平安。“我記得,我們科一名年輕護士,專門在家親手熬制了雞湯,并從遠在武漢南湖的家里送過來,當喝到嘴時還是燙的。”
樂護士長回憶,剛發病時主要的癥狀是咳嗽、頭疼、乏力,隨著治療的進行,大約一周之后,癥狀就有些緩解,兩周之后癥狀即進一步好轉,開始感到活動自如。對于新型冠狀病毒,她呼吁大家不必恐慌。從自身經歷出發,樂護士長表示只要沒有合并其他疾病,自然的病程也就兩到三周,恢復起來還是很快的。即便是仍在住院的同事,現在的情況也普遍大大改善,紛紛挺過了病情較重的時候。
為了鼓舞士氣,樂護士長在住院期間還主動建立病友群,去病房門口探視談話,為大家加油打氣。在微信群里,所有人每天早上都會互報平安,互相交流,互相鼓勵。隨著大家的癥狀都得到緩解,逐漸好轉,她想到住院病人更應該多活動增強抵抗力。從住院一周以后,每天早晚兩次,她都會帶領大家一起做第八套廣播體操。
出院醫護人員
均希望重返工作崗位
談到痊愈之后最想做什么,樂護士長毫不猶豫地說最想回來上班。她說前一晚大家還交流過,這是所有出院醫護的心聲。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一線工作崗位上。
“這十幾天對我來說就像做一場夢,我經歷了從一個醫生轉變為一個患者,住院治療又康復出院這么一個過程。”協和醫院神經外科鄭醫生這樣描述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的經歷。
1月中旬,鄭醫生突然開始發熱。“作為一個病人的心態來說,當時真的有些害怕,不愿承認。”但是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他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可能中招了,當機立斷,遠離家人進行自我隔離。經過幾天的流感治療,病情逐漸加重,鄭醫生開始對于未知的疾病產生本能的恐懼。確診后,他被安排住院進行隔離治療,幸運的是,經過醫治他戰勝了病魔順利出院。
“恨不得能馬上加入到戰友的隊伍中。”鄭醫生表示,作為一名醫生,每天早上起來看到疫情的最新資訊很痛心也很急迫。“但是我必須遵守專家囑咐,繼續隔離調養。我想告訴廣大一線白衣戰士和病友們:新型冠狀病毒并不可怕,大家鼓起精神,再接再厲,嚴防嚴控,一定能盡早戰勝病魔!”
“許久沒見著太陽,今天的陽光好溫暖,這也正如大病痊愈后的我,陽光很暖,信心很足!”泌尿外科胡護士出院后欣慰地說道。她回憶,1月17日,奮戰在一線崗位上的她忽感全身乏力,身體一陣熱一陣冷,交班回到家就開始發燒。她立刻將此事匯報給科室領導,隨后,經過核酸檢驗確診后,她進行隔離治療。
經過近十天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療后,她的病情得到好轉,兩次核酸復查均為陰性,各項指標已達到國家規定的出院標準,2日順利出院。“我不害怕,我相信我的同事們,希望能夠盡快再次加入到抗擊疫情的戰斗當中!”
文/本報記者 李卓雅
通訊員 聶文聞 張瑋 彭錦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