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保險注重的是保障,而不是投資理財。如果是投資理財,他就不叫保險了,而應當叫某某理財產品,比如支付寶中有很多由保險公司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那才是真正的理財產品,無關乎保障。
保險它既然是保障,回避風險,必然要支付相應的保障金或風險金——人家提供了相應的保險服務。好如你住在小區里你要支付物業費,你生活在一個國家你就要相應的納稅……它們都是為了保障你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減少遭受傷害的風險或受到傷害之后得到補償。
同理,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如同收取保護費,保險公司不能保護你不遭受傷害或者疾病侵擾,但可以當事件發生時給予補償——補償資金的來源需要成本,投保人必然會消耗相應的保險金。
而所謂的理財保險,它是理財和保險相結合的產品,將保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保障費用支出,跟前述的無異,一定會消耗,且對未來的多年進行分攤;另一部分則是現金價值,它以資產管理或資產計劃的形式存在,提供保值增值服務。
題文提到一年交一萬五,一年之后退保只能退五千不到。其中五千就是現金價值,進入投資賬戶。而其余的1萬多費用的去向主要有三個:一是保險業務員首年大比例提成,通常在20%以上(具體要看具體什么保險),也就3000以上會給業務員;二是保費分攤到多年,理財保險(人壽保險)的保障通常是幾十年,交費期間的費用就會分攤到后面幾十年的保障費用支出;三是保險的建檔費用等支出。
但是從的第二年起,現金價值部分的資金會大幅增長,畢竟業務員的提成減少了,建檔費用沒有了,相應的分攤減少了。
因此,購買理財保險(有現金價值的人壽保險)需要謹慎考慮,要么就不買,只購買純保障的保險(消費型保險);要么買了以后就要持續的買(其實只是分期付款,躉交要比期交少交保費),堅決不退保,否則會虧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