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剪窗花、買年貨、包餃子……時光歡快地一點點奔向春節。歸鄉行人絡繹于途,萬千思念都匯聚在臘月的短短幾天中。在這個延續數千年的節日,無數家庭同忙碌、共歡笑。
“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春節是中國人萬家團圓的日子,它維系著情感血脈,維系著文化傳承,從古至今、年復一年。家,始終是中華兒女的心之所在,一句“回家過年”牽動著億萬中國人最溫馨的情愫,我們為之歡喜,為之努力,為之牽掛。臘月里,市場超市里身影穿梭,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親友相諧、社會友善,物質充足、豐衣足食……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沉香的傳統節日,蘊含著中國人對闔家團圓的希冀,體現著事親盡孝的親情,寄托著慎終追遠的價值,表達著承前啟后的感念。
時節如流,佳節的氛圍愈加讓人耳目一新,人們對“年味”的理解、對過年方式的選擇也越來越豐富多元。節假日期間,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等大型空港口岸出境客流增幅明顯,全家出境游已覺不新鮮。新的消費亮點和熱點涌現,夜間消費、綠色消費、品牌消費成為新增長點,消費更加多元,更具特色、個性、品質。手機紅包、網絡集福、電子年畫等各式各樣的賀年方式“吸粉”無數,成為年輕人之間的潮流。禁放爆竹的城市越來越多,藍天白云和清新空氣正在回歸,安全清爽的春節已不再是夢想。節日文化的這些變化,映照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只有不斷挖掘承載文化傳統和節日內涵的“時代載體”,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無窮。
與此同時,春節文化正在逐漸“走出去”。“中國紅”遍布五洲,中國新年帶動世界進入“春節時間”。表演中國民俗和傳統活動,品嘗中國特色美食,舉行紅色主題新年燈光秀,學習書法文化寫“福”字,穿上中華傳統服飾……世界各地洋溢著中國年的氣息。這些鮮活生動的中國“年”文化,為外國民眾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全面、更加豐富的中國。中華優秀傳統節日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正逐漸為世界各國深化文明交流互鑒,齊心協力邁向美好未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農歷鼠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云南,深入農村、古鎮、生態濕地、年貨市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調研,與村民問寒暖、說發展,給全國人民送去新春的祝福。溫情的話語,把全國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在喜慶的春節里,讓我們一起重溫情感認同,堅定持久深沉的文化自信,祝福偉大祖國欣欣向榮。(余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