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月22日電 (記者 韓璐)22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迎來開航30周年。從開航時的11條航線到2019年底的366條航線。30年間,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搭建起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連接世界的“繁榮之橋”。
1990年1月22日,重慶江北機場正式開航。新投用的重慶江北機場包括一條長2600米的跑道及相應聯絡道、航站樓及航管樓、無線電通信導航、氣象等配套設施的建筑面積共計1.6萬平方米,能滿足120萬人次的保障需要。
據了解,通航當年,44萬旅客從重慶江北機場飛向全國。兩年后,重慶江北機場年旅客吞吐量便突破100萬人次大關,運營能力幾近飽和。1994年,重慶江北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直達185.9萬人次。
乘坐飛機出門旅行,對如今的旅客來說已經稀松平常。“1990年重慶江北機場投運時,機票還是手寫的,乘客的姓名、始發地、目的地、票價、航班號等信息,都需要工作人員手工填寫。”重慶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圖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鐘欣 攝而如今,在WIFI全覆蓋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購票、值機、過檢、登機,只要一個二維碼,旅客就能輕松實現全流程智能化。
在30年時間里,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進行了3次較大規模的建設,基礎設施和運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并率先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擁有3座航站樓、3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截至2019年底,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航站樓面積達到了73萬平方米,長3800米的第三跑道可以滿足空客A380的起降需要。
如果說場區規模變大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的外在變化,那航線增多則體現了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變化的內涵。
1990年通航時,重慶江北機場只有11條航線。1995年,江北機場被正式批準為對外籍飛機開放的口岸機場。1997年2月8日,江北機場開通了重慶至曼谷包機航線,成為其第一條國際航線。1998年,重慶江北機場成為國際機場,正式開啟了重慶飛向世界的征程。2011年11月28日,重慶機場開通至卡塔爾首都多哈航線,成為其第一條遠程定期航班。
如今,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已逐步構建起覆蓋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的客、貨運航線網絡。截至2019年底,共開通國際地區航線95條,其中洲際客運航線達到了21條,航點覆蓋了倫敦、羅馬、紐約、墨爾本、莫斯科、舊金山、洛杉磯、悉尼、奧克蘭、芝加哥、多倫多、波士頓、西雅圖、巴黎、布達佩斯等地。讓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重慶,實現了與世界近距離對話,成為了開放的前沿。
與此相聯系的,則是機場旅客吞吐量變化。1990年,重慶江北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為44萬人次,2019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實現4478萬人次,增長了100倍。
1990年重慶江北機場T1航站樓投用以來,主要是保障國內航班起降。2004年12月12日,8.4萬平方米的T2B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后。T1航站樓經過改擴建,成為了國際(地區)航班專用航站樓,許多國外的商品開始通過飛機腹艙進入山城重慶,運輸能力逐漸增加。
此后,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不再滿足傳統意義上單純交通基礎設施的定位,開始沿著成為深刻影響經濟產業結構的催化劑,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邁進。航線增多、綜合交通無縫銜接,增強了重慶作為全國中心城市在航空領域的集聚、輻射功能。
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國際航線的日益完善和便捷的綜合交通優勢,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吸引了陜西、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不少周邊省市旅客選擇在重慶乘機。據統計,2019年全年,有近700萬來自周邊省市的旅客進出重慶機場,實現“重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