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醫院胃腸外科主任王先法憑借5G技能進行長途手術輔導 邵逸夫醫院供給
中新網杭州1月16日電(記者 趙曄嬌)“幽門下第六組淋巴結,下面的血管容易破裂,操作時一定要小心……”浙江大學醫學院隸屬邵逸夫醫院(下稱邵逸夫醫院)胃腸外科主任王先法端坐在診間,專心致志地對著面前的手機屏進行長途輔導。屏幕那頭,武義縣人民醫院手術室里,當地主刀醫師正在為一名60歲的胃癌患者做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期間,長途畫面明晰流暢,時刻上毫無延時,手術順利完成。
這是邵逸夫醫院運用聯通5G技能,不斷拓寬互聯網醫療的一個新場景。
在邵逸夫醫院,經過信息化賦能,憑借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手法,不斷提升服務患者的能力以及進一步提升醫院精細化辦理水平的探究,始于2014年。
“一些大城市的一些大醫院,人滿為患,就像處于‘戰時狀況’。當時,邵逸夫醫院日均門診量到達8000多人次,我家就住醫院邊上,每天看著患者凌晨4-5點鐘就來門口等著排隊掛號。我就想,我能不能經過互聯網,讓大家便當點?”正在舉行的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隸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說起了探究“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初衷。
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隸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 金茜希 攝
2014年,邵逸夫醫院和付出寶協作,開設了付出寶“邵逸夫醫院服務窗”,但由于無法綁定醫保卡,使用率不高。
經過和外部技能團隊的不斷探究、磨合,2016年,全國首個醫療移動付出2.0試點發布會在邵逸夫醫院舉行,這是浙江省第一個支持醫保的付出渠道——掌上邵醫APP。在APP上不只能夠掛號、繳費,更重要的是每個賬號能夠綁定5個人的醫保卡,子女在手機上就能夠協助白叟完成預定和付出。
這就意味著,在邵逸夫醫院掛號、看病、付費等流程基本上不需要排隊。
“患者登陸掌上邵醫APP,挑選就診醫師,在手機上就能夠掛號、付出,就診的詳細時刻馬上就能告知,精準到分鐘。為什么能夠這么精確?由于咱們將過去幾年間,醫師的門診時刻進行了大數據分析,計算出每位醫師看一個病人所需的時刻。”蔡秀軍舉例說。
走出診室,病人能夠邊走邊付出。付出成功后,APP上還會馬上顯現檢查的時刻、地址,經過醫院地圖導航功用,患者能盡快抵達檢查處或化驗處。一切的檢查化驗成果,醫師、患者都能在APP上檢查。
現在,邵逸夫醫院已研制并建造國內首個以分級治療為中心的移動才智醫療渠道——邵醫(納里)健康云渠道。憑借云渠道,加速完成醫療資源信息互通共享,構建有序的分級治療格式;完善使用,優化“互聯網+”家庭醫師簽約服務;利用互聯網長途視訊,加強“互聯網+”醫學教育和科普服務;研制根據人工智能的臨床治療決策支持系統,推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使用服務。
“浙江省正在創立‘互聯網+醫療健康’演示省,咱們的最終目標是建成‘互聯網+醫療健康’經歷的‘國家演示樣本’。”蔡秀軍表明。
在蔡秀軍看來,互聯網+健康醫療將進一步在四方面發揮作用:更大程度便民惠民、進一步發揮醫院精細化辦理、進步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密切配合國家醫改方針等。
其間,最讓蔡秀軍傾力推動的是醫保移動付出,邵逸夫醫院已率先在國內試點。“咱們要把醫保卡‘綁’進手機里。”在采訪中,蔡秀軍頻頻拿起手機暗示,“這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務范疇拓寬的生動實踐。”
醫保移動付出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據悉,浙江省醫保局結合該省實踐,已開發建成全省醫保移動付出渠道。在2019年醫療衛生服務范疇“最多跑一次”改革十大項目中也明確提到要依照“兩卡融合、一網通辦”的方法完成與電子社保卡(醫保卡)對接,推動醫保身份認證、醫保移動付出等使用。
蔡秀軍主張:“醫保繳費基準紛歧,結算也較為繁瑣,要在更大范圍內完成醫保移動付出,期望有國家方針的支持。”
此外,蔡秀軍也看好根據互聯網的AI、區塊鏈等中心科技。他說,AI、區塊鏈和醫療有非常好的結合點,邵逸夫醫院正在結合一線實踐,期望進行原創性的探究立異,這將有用拓寬醫療服務空間,為廣闊患者就醫供給更多便當。
對此,他主張要完善兩項基礎性工作,主張醫院之間打通數據壁壘,完成大數據的互聯互通,以及進一步推動數據的規范化。
本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2020年浙江要基本建成立異型省份,加速建造“互聯網+”、生命健康科技立異高地。
“邵逸夫醫院將持續圍繞報告要求進行持續立異,推動臨床醫學轉化,持續推動互聯網醫療向縱深發展,為浙江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建造作出貢獻。”蔡秀軍表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