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的關愛與付出,能夠為更多的彝鄉貧困生和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學生帶來希望與夢想!”近日,一封來自四川大涼山的感謝信,寄到了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頁感謝信寫給全體師生,寫信人是學校的大二彝族學生文古小切的父親文古子海。
“在學校數百名師生的幫助下,我們家滯銷的花椒已經賣出了520多斤,村里其他村民的花椒也賣出了300多斤。還有1000多斤,學校正在為我們洽談。”談及這場跨越千里的愛心義賣,21歲的文古小切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文古小切的家鄉在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齒可波西鄉洛子阿里村。文古小切家是當地的特困戶。他在武漢上大學,家中還有兩個弟弟也在上學,一家6口人的生計全部依靠種植花椒。
今年8月,文古小切家里的花椒獲得了大豐收,卻遭遇滯銷。“花椒曬干后較去年增收了200多斤。去年一級花椒每斤基本能賣到45元,今年的價格卻被壓到了30多元。”文古小切說,家鄉地處偏遠山區,交通閉塞,大型采購商不愿意入村,來村里收購花椒的都是一些小商戶,價格壓得低,如果不賣給他們,很難找到其他銷路。
原本指望用賣花椒的收入給孩子們交學費的一家人,陷入了憂愁。茫然不知所措時,文古小切想起學院團委書記魯甜曾告訴過他,“遇到生活、學習上的困難,都可以找老師想辦法。”他撥通了魯甜的電話。
接到電話時,魯甜剛做完一個小手術,還未出院。對文古小切,她印象很深。“去年寒假,我們為大涼山捐贈的一批御寒棉衣和文具,是他一包一包地背到山區小學,暑假還主動前往當地支教。”魯甜說,“如果不是家里真的遭遇困難,他是不會求助的。一定要幫他。”顧不上休息,她一邊安撫文古小切,一邊發動身邊朋友幫他銷售,并在同學群、朋友群擴散。
善舉很快得到了回應。不少喜歡吃花椒的朋友當即表示愿意購買。通過多方聯系,魯甜幫助文古小切家以55元每斤的價格,賣出了270斤花椒。當時正值暑假,為了幫文古小切家節省成本,魯甜讓他們統一郵寄到她家,由她按照朋友們的訂購來分裝派送。
開學后不久,學校黨委書記戴光馳在對口聯系貧困學生的活動中,了解到文古小切家花椒滯銷的情況,表示學校將盡全力幫銷。很快,一則“家庭困難生文古小切家花椒滯銷,極盼銷售”的愛心義賣倡議在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全校師生中傳開。
愛心激蕩起一場校園總動員。師生們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他,有的自己購買,有的發動親朋好友,有的甚至去菜市場、火鍋店幫他尋找銷售渠道。
教師彭坤得知文古小切不善溝通后,帶著他去現場指導售賣,并聯系各種渠道,幫他賣出120斤。退休教師劉紅瓊發動親朋好友買下20多斤。青年教師楊威不僅幫其售賣花椒,還免費幫他送貨。
同班同學秦澳祥得知后,特地以60元每斤的價格購買了8斤花椒。“我小時候在農村待過,深知農民的不易,希望我的幫助能讓他們看到一點希望。”
因購買量越來越大,為了不耽誤文古小切學習,魯甜承接了花椒零售的接單、記錄、發貨任務。校團委還組織30名志愿者當起了快遞員,承擔幾個校區間的花椒派送任務。學生會的同學自發前來搬運和分裝。
“學校老師和同學們幫我家渡過了難關,但想到村子里其他家的花椒仍無銷路,我依舊很難過。”文古小切說,這份愛心深深感動了他,他想把愛傳遞給更多人。
累計賣出了520多斤,家里收入基本滿足現有開支時,文古小切主動提出,暫停自家花椒的售賣,把機會讓給其他更貧困的家庭。
文古小切的提議得到了肯定,學校又動員大家,為當地其他花椒滯銷家庭賣出300多斤。學校后勤中心也積極聯系與其合作的餐飲公司,為大涼山花椒種植戶牽線搭橋;部分校企合作的公司得知此事后,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為公司食堂購買,有的作為員工福利發放,有的發動親朋參與。
“真沒想到,當初的一個求助電話竟然獲得了這么多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我希望將這份愛心繼續傳承。”作為數輩中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文古小切計劃畢業后開一家農產品銷售公司,幫助更多的家鄉人民,讓他們不再為農產品銷售發愁。
夏麗平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