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15日電 (記者 徐楊祎)戴德梁行15日在成都發布《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研究》(以下簡稱《報告》),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稱城鄉要素流通融合等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戴德梁行華西區總經理張裕鵬接受媒體采訪。 鐘欣 攝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戴德梁行華西區總經理張裕鵬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備國際都市圈所擁有的發展共性,同時將迎來生態環境保護、深化開放合作格局、一體化機制構建、城鄉要素流通融合等新的發展機遇。
《報告》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驅動能力強勁,在國家戰略機遇的疊加下,將加快建設我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成為西南的交通樞紐重地,開啟成渝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我們通常所說的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張裕鵬說,發展都市圈將幫助城市避免擁堵,實現資源自由流動,促進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
《報告》顯示:國際上知名的都市圈有倫敦都市圈、紐約都市圈、東京都市圈,其中核心的城市是這個區域內金融資本、技術創新、專業服務和知識管理以及通信核心。同時,國外代表性都市圈內核心城市以外的周邊中小城鎮的GDP貢獻均占到40%以上,說明周邊城市的經濟實力和產業能級對于都市圈整體的發展推動也是至關重要的。同時,發達的都市圈的發展為國內都市圈的成長提供了借鑒經驗。其中明確產業發展布局、打造多層次交通網絡、提供穩定的政策保障和支持是發展的重要手段。
張裕鵬告訴記者,“世界領先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擁有一個或多個在全球極具影響力的產業,如紐約、倫敦及東京的世界金融中心,及舊金山的全球創新中心等。整個都市圈空間布局依托龍頭產業往外圍區域拓展,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成渝都市圈由成都和重慶兩大中心城市為主,商業繁榮度上穩居全國前茅,但在區域聯系度和經濟活躍度上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發展潛力巨大。張裕鵬表示,“我們通過構建都市圈綜合發展質量評價體系,對全國26個都市圈的發展水平和能級特點也進行了研究。選取了經濟活躍度、商業繁榮度、交通便捷度、區域聯系度等維度作為指標,把全國26個都市圈按照發展成熟度劃分為四個層級。成渝都市圈在我們的指標體系中屬于趕超型都市圈?!?/p>
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帶來的機遇,張裕鵬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使成都、內江、遂寧、巴中、萬州、涪陵等城市城鎮格局更優化,重點節點城市的支撐作用將不斷增強,從而深化拓展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城鎮化率、核心城市實力及與周邊城市協同力、完善交通基建是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的關鍵因素。根據全球各地區發展進程,一般認為城鎮化率超過50%時,城市將逐漸步入工業化快速發展及經濟繁榮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目前的城鎮化率已達53.8%,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