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人,原應有著濃厚的故鄉記憶。殊不知,隨著歲月的延伸,記憶中的故鄉愈來愈遙遠。那山、那屋、那人......那一切,都在記憶中逐漸飄散。
腦海里總是反復飄蕩著一句歌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哪怕切切實實地回到了故鄉,可是,眼前的村莊,哪里還是記憶中的小山村!因為村莊合并,村名不再了;因為水源地蓄水,小河斷流了;因為改用燃氣灶,大山無人跡了;因為年輕人外出務工,村子里無煙火氣了......
青磚瓦房亦不再,每家一棟千篇一律的小洋樓。坐在鋪著水泥翻滾著熱浪的小院里,腦海里不由浮現出兒時歡脫的四季。春天和小伙伴們一起打豬草,為了尋找沁香撲鼻的蘭草花和不知名字的野果子,不辭勞苦地爬上水庫對面那座像箱子一樣的最高山;夏天在小河里游泳摸魚,嘴里念叨著“千萬不要摸著螃蟹和蛇呀”,雙手還是不由自主地伸向河底的石縫里;秋天漫山遍野拾柴火,爬遍山上每一棵可以藏貓貓的大樹后,在媽媽的呼喊聲中擔著半筐松葉與青苔的混合物興盡晚回歸;冬天踩著大人的腳印在雪地里瘋跑,直到鞋子濕透也沒能見著半只兔子的影子,卻也能樂呵上一整天......
現如今,小河不再,大雪不再,小孩也不再。
村子里的小學,曾經的母校,除矗立著的一棟孤零零、空蕩蕩的樓房外,渺無人煙。
所有的小孩都去村子外面上學了,或是鎮上,或是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