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1月14日電 (孫虹 吳冠標)“‘五福鐘馗’是傳統木偶頭形象,有著鎮宅、辟邪、保平安的作用。之前有次聚會,大家談到既然鐘馗像放家中可辟邪,那也可以放車上,做成車載香水也不錯。”“江加走木偶頭”第四代傳承人黃雪玲如是解釋作品《五福鐘馗車載香水》的靈感由來。
泉州市江加走木偶頭雕刻非遺傳承人黃雪玲在工作室雕刻木偶。 吳冠標 攝在近日舉辦的“潤物無聲”泉州文創旅游商品設計創作大賽中,黃雪玲的作品從300多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金獎和5萬元人民幣獎金。在她看來,這不僅是對其跨界嘗試的莫大鼓勵,或將是“江加走木偶頭”走入尋常百姓家的開始。
木偶,古稱傀儡,是一種“刻木為偶,操偶作戲”的藝術。傳承久遠的泉州木偶頭雕刻刀法洗練精確、粉彩工藝水平極高。早在明清時期,泉州已有專為傀儡戲班制作木偶頭的專業作坊。民國初期誕生的木偶雕刻大師江加走,被國際木偶界譽為“木偶之父”,其作品更是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黃雪玲(中)獲得“潤物無聲”泉州文創旅游商品設計創作大賽金獎。 鐘欣 攝作為泉州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技藝傳承人,黃雪玲和姐姐黃紫燕都師從父親——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黃義羅。同為“70后”的兩姐妹,從默默制作木偶頭的手工匠人,轉變為熱心的非遺文化傳播者。
“我的主業還是在對木偶頭手藝的傳承上。”黃雪玲告訴記者,即便沒有客人定制,我和母親、姐姐都在不斷地雕刻新的木偶頭,在技藝上精益求精,在推廣上盡力嘗試。
2015年,父親黃義羅去世后,黃雪玲更覺重責在身。幾年來,她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開設體驗課程,讓更多人接觸、了解傳統木偶文化;她走進校園,為高校、中小學乃至幼兒園的學生們講課,由淺入深地傳播江加走木偶雕刻技藝……
為了讓舞臺上的木偶藝術更接地氣,讓非遺技藝成為“國潮”,黃雪玲和徒弟、助手組成了小團隊,共同研發了作品《五福鐘馗車載香水》。“整件作品以簡約大方的葫蘆為形,考慮到原本的鐘馗形象過于兇悍,我們把他設計得卡通化一些,以提高消費者的接受度。”黃雪玲說,為了參賽而制作的鐘馗偶頭車載香水使用了3D打印技術,目前還不夠完善,算不上一個完整的作品,尤其是要推向市場的話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讓更多人知道泉州有木偶頭制作這么一項傳統手藝,這就夠了。我做的一切無非是埋下一顆顆種子,相信未來總會發芽的。”黃雪玲如是說。
鐘馗偶頭車載香水并不是黃雪玲嘗試創新的第一次。“現在非遺技藝傳承大多面臨著失傳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這些手藝、技術太老,沒有新的東西注入。”在黃雪玲看來,新興事物與傳統手藝并不沖突,在傳統手藝傳承的同時,創新的市場可以養活老的傳統。
在開工作室的幾年時間里,黃雪玲一直在嘗試制作木偶頭的牙簽盒、杯墊、掛飾等文創產品。“一來可以產生效益,二來可以吸引年輕人關注、學習傳統手藝。”
作品《五福鐘馗車載香水》。 鐘欣 攝“有市場,才有人愿意來學習與傳承,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她笑著說,生產出傳統手藝的衍生品,讓大家關注了,大家就會來尋找產品的源頭,傳統手藝才能生生不息。“木偶頭的形象太多了,它可以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更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擺在柜子里觀賞的物品,而是融入于生活之中,能拿在手上、用在杯子上、湯匙上等等,延伸性和作用性對我們未來的傳承很重要。”
對于此次獲獎,黃雪玲坦言是“意料之外”。“鐘馗偶頭車載香水雖然花費了我們很多精力,但還不算盡善盡美,能夠獲獎我覺得更歸功于‘非遺’的魅力,以及傳統文化變‘潮’的大環境。我希望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不是一個結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