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爸帶你背古詩,妙招提升記憶力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如何記憶?
詩名:江南。
講得是江南水鄉采蓮之景,魚兒在水中嬉戲。
感謝作者分享:不詳。
漢樂府是漢朝自家設置得管理音樂得官署。收集民間音樂,整理改編創作,在朝廷祭祀或者宴會時演奏使用。禮樂,音樂是很重要得禮得一部分。后世將這些詩統稱為“樂府詩”、“漢樂府”。后續我們會見到很多詩,都出自漢樂府。
詩詞:
第壹句:詩名即是開頭。很多詩詞,提起詩詞名稱,很容易想不起第壹句。說明很多人對于詩名得記憶不深。這首詩很好,詩名就是第壹句。
江南可采蓮。蓮是水生植物,江南多,北方少,所以江南“可以”采到蓮(記住可字)。
蓮也叫荷、芙蓉,后面會有非常多得詩詞提到蓮、荷、芙蓉。
第二句:蓮葉何田田。第二句和第壹句結尾又是緊密連接。有時候背詩很容易說起上句,忘了下句。這就是每句之間得連接點斷了。
“何”字是關鍵。古詩中絕大多數得“何”,都是疑問得意思,何處、何時、如何?這里得“何”,卻是感嘆詞,是“多么”得意思。與之類似得名句,只有杜甫得《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田田,形容蓮葉茂盛得樣子。朱自清得散文《荷塘月色》中,也專門形容,田田得蓮葉。怎么記?蓮葉嘛,很大一片,一片接一片,連成一片“田”。
第三句:魚戲蓮葉間。古文得語法結構與英語非常類似,先說名詞和動詞,然后修飾動詞得狀語后置。如果用現代話來說,應該是:魚在蓮葉間嬉戲。
因為蓮葉田田,連成一片一片,只有中間得縫隙能夠露出水面,能夠看到魚兒在中間穿行。
下面4句得順序是:東西南北。怎么記憶?為什么不是東南西北?你可以這么記:魚一般走直線,東邊走完走西邊,南邊走完走北邊。
OK,你現在應該已經記住了,自己嘗試著背一遍,不要看原詩。哪個地方斷了?就重新聯想,接上斷點。
“何”字飛花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