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水
對于戰斗機來說,速度就是生命,高度就是優勢,對于速度和高度的追求催生了一代又一代新型戰斗機,但是誰都沒想到,投資收益銳減定律,也像一個惡魔的詛咒一般,在航空界肆虐,上世紀60年代,美國蘇聯多款飛機突破3馬赫飛行之后,立即遭遇大崩潰,美國A-12超級截擊機項目取消,XB-70轟炸機項目取消,俄羅斯T-4轟炸機取消,最終生存下來的就只有SR-71黑鳥這種比較單純的高速偵察機,和米格-25這種機動性極差的高速截擊機。
60年代越戰給美軍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美軍多款裝備先進雷達導彈的2倍音速戰斗機,在越南遭遇蘇制簡陋戰斗機痛擊,損失慘重,最終結果給戰斗機發展帶來了一個巨大的轉向,這就是速度換機動,戰斗機從3馬赫速度降為2馬赫出頭,極度增強0.8-1.2馬赫這一區域的機動性,這一改變,影響至今,美國最新F-35戰斗機最大速度甚至減少到1.6馬赫,再創新低。
一夜之間,中國成飛制造的高速無人機,突破3馬赫限制,甚至可能達到5馬赫
從空戰的角度來說,速度還是相當重要的,隨著雷達光電技術的進步,以及導彈水平的不斷提高,外加隱身技術的加成,美國空軍在新世紀的F-22戰斗機上還是提高了飛機的速度,當然并不是最大速度,而是實用速度,這就是超音速巡航,實戰中可以不開加力進行幾百公里的超音速巡航,巡航速度1.6-1.7馬赫,比很多三代機空戰構型開加力速度還快。
未來六代機是哪種樣子的,會不會恢復3馬赫甚至4馬赫的設計指標,誰都不清楚,但是最近,成飛制造的WZ-8無人機則打破了長期以來的魔咒,中國飛機終于超越3馬赫,并投入使用!
WZ-8高速無人機突破3馬赫,這是中國航空史的一個偉大成就
WZ-8這款飛機,雖然并沒有采用傳說中高大上的沖壓發動機方案,而是采用了航天常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這一點使得飛機的技術含量大減,但是從客戶的角度來說,成飛這種設計是一種典型的短平快項目,緊緊抓住了客戶的需求,在2000公里范圍內快速偵察,除了快就是要便宜,采用了沖壓發動機之后,價格暴漲,而且容易帶來眾多可靠性問題。
利用簡單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成都飛機研究所采用了一種很取巧的三角翼乘波體設計,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是高速飛行阻力小,使用不大推力的發動機就可以維持高速巡航,而且為了降低飛機的成本,設計師甚至將這款飛機設計成空中載機發射,使用老舊的轟-6飛機攜帶,高空發射,完全節省了地面起飛的發動機難題,進一步降低了飛機的重量,這種設計精心利用了現成的便宜平臺,新舊技術組合在一起,打造了無與倫比的性價比優勢!
WZ-8飛機是成都飛機研究所一個非常有創意的突破
這款飛機設計,從總體布局來說并不算極端先進,甚至顯得有點土氣,但是從中顯現的則是不同一樣的智慧,像美國人一樣堆砌高科技,高造價,高難度,長周期,這并不是設計師的常態,精心構思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盡量用簡單便宜技術滿足客戶需求,才是正道,讓客戶用得起,損失得起。
這也是很多設計師的常見誤區:你擁有的最好的東西,并不一定是客戶真正需要的,這一點也在世間男女婚戀不斷重復:打動妹子的心,不一定多么麻煩的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