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軍武次位面
“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研制的第一代洲際地地戰略導彈,于1965年開始研制,1971年首次試驗,1980年5月18日全程飛行試驗成功后,于1981年開始服役,“東風”-5型洲際導彈服役后,作為唯一的洲際打擊力量,在我國的核威懾力量中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占據主導地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東風”-5服役之后,中國開始在其基礎上,借鑒國外洲際導彈最新技術,相繼研制出“東風”-5A和“東風”-5B導彈,“東風”-5A采用新的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和打擊精度都有了很大提升,“東風”-5B則開創性地發展了分導式多彈頭技術,使導彈的突防能力大大增強。
“東風”-5B導彈采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采用固定發射井發射。作為戰略導彈,“東風”-5系列導彈的性能參數一直沒有公開,據國外軍事專家推測,“東風”-5B全長32.6米,彈徑3.35米,起飛重量183噸,采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15000千米(“東風”-5導彈為12000千米),可攜帶1枚3000公斤的威力為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4~6枚分導核彈頭(“東風-5B”),命中精度500——2000米。
“東風”-5B導彈在設計上屬于二級液體彈道導彈,第一級為四臺發動機并聯,第二級為單臺發動機加姿態控制發動機。作為洲際導彈,“東風”-5B使用了大量先進的工藝和技術,導彈売體從鋁鎂合金更換為性能更好的鋁銅合金,大幅度降低了結構重量。在“東風”-5導彈上,一級發動機采用的是大推力YF-20發動機,單臺推力可達60噸,第二級發動機為YF-20的高空版本,使用大噴管增加了推力并顯著提高了比沖。而“東風”-5A/B則進一步對第一、第二級發動機和研制末端修主動姿態控制發動機進行了改進,有數據顯示二級發動機推力增加了23千牛。“東風”-5B導彈還使用了新的制導控制技術,包括高性能慣性氣浮陀螺穩定平臺和數字式彈載計算機,配合新的液壓伺服系統,使得導彈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民兵3導彈分導核彈頭
相較于“東風”-5和“東風”-5A,“東風”-5B最大的改進之處,就是分導式多彈頭技術。這一點從東風“-5B導彈整流罩形狀的變化也能看出端倪,東風”-5導彈的整流罩是一種典型的單彈頭錐形整流罩,而“東風”-5B則是一種頭部鈍圓的圓錘型整流罩。這種整流罩可以為內部的彈頭建立一個有恒定溫度、濕度的空間,從而保證彈頭的存放環境要求。此外,“東風”-5B的整流罩上方還設置有的平行分離式機構,這個裝置使得導彈在導彈的初始階段,就可以開始分離整流罩,這樣既可以適應“東風”-5B導彈早期機動變軌的需要,也節省了導彈的載荷空間,最大限度攜帶更多彈頭或者誘佴。
國外根據該導彈的載荷推算,“東風”-5B大約能夠攜帶4~6顆分導式彈頭,這已經達到了“東風”-31AG新型洲際導彈的水平,同白楊M、民兵III洲際導彈的分導能力相比,也處于領先位置。“東風”-5B的分導式多彈頭放置在有制導裝置的母艙內,母艙由整流罩、末助推發動機、制導裝置和釋放裝置等組成。在分彈頭母艙與彈體分離后,末助推發動機開始工作,在制導裝置作用下,按規定程序對母艙的姿態、速度和位置作精密調整,爾后釋放裝置開始工作,每釋放一個彈頭后,末助推發動機重新點火,調整速度矢量,校正彈道,再釋放下一個彈頭,直至把彈頭釋放完畢。
通過這種技術,可以“東風”-5B具有用1枚導彈攻擊多個目標的顯著特點,使導彈的投送效率大為提高,在相同核導彈數量的情況下,可大大增加核打擊能力,使打擊效率大為提高。此外,分導式多彈頭導彈只需發展彈頭數量,而無需增加運載工具和發射陣地,也就是說,維護幾乎相同的導彈,也可成倍增加打擊能力,這無疑使核力量的效費比保持在較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因為分導式多彈頭的軌道幾乎各不相同,且彈頭數量較多。當子彈頭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使敵方的防御系統處于“飽和”狀態,而無法攔截或全部攔截來襲彈頭。在導彈防御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具有分導能力“東風”-5B將成為其無法防御的“疆夢”,單憑這一點,“東風”-5B在我國戰略打擊力量中的地位就難以撼動。
“東風”-5B和“東風”-41相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運載車上沒有發射筒,導彈是直接裸露在外的,此外,導彈的彈頭和彈體是分開運載的,因此,一枚“東風”-5B需要兩輛運載車在直觀上就反映出了“東風”-5B體積之巨大。這種差別其實是由不同的發射方式造成的,“東風”-41可以通過發射車實施陸基機動發射,而“東風”-5B則是固定在發射井中發射的,此外,“東風”-31AG和“東風”-41采用的是固體燃料發動機,而“東風”-5B則是一種液體燃料火箭,平時,其導彈部隊的導彈基地和彈頭基地一般是分開部署的,這樣的目的是為了隱蔽。
從目前彈道導彈的發射趨勢來看,以“東風”-41為代表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以其易貯藏,體積小結構簡單的特點,獲得了生存能力和反應能力方面的極大優勢,因而在新一代彈道導彈中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固體燃料導彈的身影。而“東風”-5B這樣的液體導彈需要在發射前加注燃料,發射準備時間較長,還限制了該導彈的機動化發展和部署,只能在固定導彈井內發射,其缺陷比較明顯。
▲東風5C
但“東風”-5B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其推力和有效載荷都要更大,因此射程和威力也都更大些,盡管二次打擊能力較機動部署式導彈弱,但對于一個大國的合理而言,其洲際射程打擊覆蓋范圍和機動性的優勢同等重要。而隨著導彈新材料、特種燃料和實現燃料優化控制的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液體導彈也逐步克服了一些固有缺陷,“東風”-5B在性能上的進步就是明證,而我國正在研制的“東風”-5B的后序型號“東風”5C,可以同時攜帶10個分導式單頭,打擊能力和突防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因此,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東風”-5B將與“東風”-41導彈搭配使用,全面構筑起我國戰略打擊力量體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