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和訊網
近日,“華鑫信托?鑫海13號單一資金信托”再次被爆出延期。該項目的融資方為宏達礦業。據悉,這已不是年內宏達礦業第一次提出借款延期。
1.2億借款一拖再拖
2016年11月7日,華鑫信托與宏達礦業簽訂《華鑫信托鑫海13號單一資金信托信托貸款合同》(簡稱《信托貸款合同》)及相關附屬合同,借款總金額為人民幣1.2億元,借款期限為24個月。
借款用途為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前12個月的貸款利率為6.1%每年,該利率為固定利率,即在前12個月期限內,該利率保持不變。滿12個月后,委托人可根據市場狀況及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動情況適當上浮調整貸款利率。
2018年11月,宏達礦業與華鑫信托就上述《信托貸款合同》及相關附屬合同簽訂《補充協議》,根據《補充協議》約定,經雙方協商一致,華鑫信托同意將上述借款期限由24個月延長至36個月。
然而,這次延期僅僅是開始,2019年12月,宏達礦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華鑫信托就2016年11月簽署的《華鑫信托?鑫海13號單一資金信托信托貸款合同》及相關附屬合同簽訂《補充協議2》,華鑫信托同意將上述借款期限由36個月延長至48個月。
華鑫信托或已“踩雷”
根據每經新聞報道,2019年初至今,宏達礦業已相繼與渤海信托、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簽訂補充協議,對原有借款進行延期,延期時間1年至3年不等。
延期金額達4.85億元。
另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宏達礦業是以采礦業投資、開發、管理等為主營業務的公司。2019年三季報顯示,宏達礦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60億,同比大增205.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5億。此外,該公司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度的凈利潤為負。因此,短期內,宏達礦業能夠償還貸款的概率不大。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信托公司貸款給上市公司后,由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信托機構應該及時關注其季報和研究報告等,及時采取預警措施,不能因為是上市公司身份而放松警惕,增加自己風險。華鑫信托?鑫海13號產品二次延期事件也從側面暴露了華鑫信托風控方面的缺失。
公司經營模式“粗放”
根據天眼查顯示,華鑫信托全稱為華鑫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前身是佛山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24日重新登記并更名為華鑫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股東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占比69.84%、中國華電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占比30.16%。
現任董事長為褚玉,1963年出生,曾先后就職于揚州發電廠、揚州發電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江蘇分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據華鑫信托2018年財報顯示,截至期末華鑫信托資產總規模2582.54億元,同比下降391.48億元,降幅達13.16%,處于行業中下游水平。業績表現方面,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34億元,同比下降9.54%;凈利潤方面,2018年實現凈利潤5.99億元,同比減少1.2%。
事實上,華鑫信托?鑫海13號產品二次延期事件,不但暴露公司風控方面的缺失,還暴露其投研能力缺失。另外,不難發現,華鑫信托旗下項目華鑫信托?鑫慧2號、華鑫信托?華鵬66號、華鑫信托?華鵬66號、華鑫信托?民鑫20號在2016年-2017年大手筆買入中小盤股票,其中,*ST尤夫、新日恒力、華儀電氣、廣東甘化等股票至今仍未回本。
不可否認,在大資管市場發展和政策變革的挑戰下,信托行業正經歷著“轉型之痛”。華鑫信托較為“粗放”的目前經營模式必定適用不了未來行業的需求。把握住市場變革的機遇期,不斷加大轉型力度,逐漸退出通道業務,不斷創新、研發落地主動管理產品才是信托行業的未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