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數據表明: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1月7日(提前出版)一期發表題為《從數字看中國的影響力》的文章稱,一系列亮眼數據凸顯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中國經濟的前景越來越受矚目。文章編譯如下:
近幾年,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增大,中國經濟的前景越來越受矚目。
首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全球所占份額增大。2018年,中國的GDP約為13.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約85萬億美元)的15.7%,而美國在全球GDP中占比為24.2%。雖然中國所占份額不及美國,但已遠遠超過日本所占5.9%的份額。而且,上述變化發生的速度很快,以致目前跟10年前的情況截然不同。在世界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中國GDP在全球所占份額為7.2%,低于日本。而距今10年之后,中國可能會趕上美國。
▲清晨從上海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廣場俯瞰浦東陸家嘴金融城樓群(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第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影響力增大。譬如,從智能手機在全球的份額看,盡管韓國三星電子公司居世界第一,美國蘋果公司居世界第二,但第三位之后有華為、小米、OPPO等多家中國企業。而在10多年前,世界前五名中還沒有中國企業。可以說,格局已經徹底改變。而且,全球制造業對中國直接投資的增加,導致中國所獲投資在全球居于領先。中國超過日本的高儲蓄率也是促進投資擴大的原因。
第三,進口力量增大。20年前,中國的進口額只相當于美國的15%;而在10年前,中國的進口額已不低于美國進口額的50%。最近幾年,中國的進口額更是增加到了美國進口額的80%左右。
▲資料圖片:深圳市中心(新華社記者梁旭 攝)
中國進口力量擴大,也因為中國政府推動從投資主導型轉為消費主導型的結構改革。中國的個人消費只相當于美國的大約四分之一,但在過去10年里的增長率已經達到年均11.7%。2018年中國的汽車銷量為2808萬輛,遠遠超過美國的1730萬輛。
上述驚人發展得以實現,有賴于科學技術力量的提升。比如,2018年美國的國際專利申請數約為5.6萬件,中國的申請件數也達到了5.3萬件左右。雖然美國仍居第一,但中國已經超越日本。中國要在科學技術力量上趕上美國還有一段距離,但中國技術革新吸引世界各地關注的趨勢不會停止。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