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特
9月17日下午,由華夏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知識出版社主辦的2021年BIBF專場活動之一——“尋找我們心中的科幻英雄:青少年科幻文學閱讀與創作交流沙龍”在線上線下同時舉行。
著名科幻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可以作家星河,著名閱讀推廣人、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學研究員謝晨,科幻感謝分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曾慶澤應邀出席活動。科幻作家、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飛氘,科幻作家、凝聚態物理學博士劉洋全程視頻連線參與活動。沙龍由知識出版社總編輯李默耘與謝晨主持。本次活動也是首屆“鯤鵬”華夏青少年科幻文學獎的主題活動之一。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聶海勝、劉伯明、楊洪波三位航天英雄順利回家,這展現了我國航天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而這些以前只能在科幻里見到的場景如今一步步變為現實,也不斷激發起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與會作家、學者圍繞自己心中的科幻英雄、如何講好燒腦科幻華夏故事、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故事推演的基本方法等幾個問題作了分享,就科幻小說創作如何處理好華夏情懷和全球視野的關系、青少年科幻文學創作的六個價值維度等交流了看法。線上線下的觀眾不斷提出問題參與互動,活動氣氛熱烈。
在現場,星河談道:“一部好的科幻作品應該有科學基礎,也應該有文學基礎。對青少年朋友來說,他們的科學知識可能掌握不夠多,但如果有很好的想法,哪怕文筆稚嫩一些,科技描寫弱一點,也是可以的,重在好的想法和構思新穎。文學作品首先是人物要立得住。想要成功塑造一個科幻英雄,如果沒有具體的人,沒有人物成長的過程,即使是龐大的故事,往往也很難做到。”
飛氘認為,好的科幻作品真正吸引大部分讀者的,并不是直接呈現出來的某些具體的知識,因為很多知識科幻作家自己可能也并不熟悉,更吸引大家的,其實是科學家探索世界的那種追求真理的精神,還有為了解決問題提出各種技術手段的思路。“未來我們這些科幻潛在的新星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可能是,想要寫好科幻,不僅要學好人文、自然、科學各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人類在獲取這些知識和探索世界過程中的一種精神追求。如果可以更好的把技術背后更深的追求體現出來,打動讀者,那就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劉洋在談到如何在科幻小說里融入好華夏情懷時分享道:“很關鍵的是要寫當前我們華夏人比較關心的問題,要把當前整個社會上大家所關心的問題融入到我們的故事里,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方式。我的《火星孤兒》寫過關于高考的問題,有的作品寫到關于房價的問題,這是華夏人比較關心的問題。在科幻作品中把這些情節融入進去,這就天然地具有華夏的特性。”關于將真正的科學用到科幻小說里,劉洋認為可以從偏離科學本身的軌跡而從異化的角度寫、考慮科技的失控、在現有科學技術基礎上對科技進行嫁接這三方向思考。
謝晨與讀者分享了他為中小學生開設科幻小說閱讀與寫作講座的故事,他認為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應當具備以下六個特點:“科學之核,即基于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人文之核,即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想象之核,即想象宇宙和人類未來的無限可能;邏輯自洽,即自圓其說;鮮明的人設識別度,即塑造科幻英雄形象;電影大片一樣燒腦的科幻故事,即具有電影改編的元素。”
作為青少年科幻感謝分享代表,曾慶澤從自身角度出發,為讀者講述了青少年科幻文學愛好者應當如何將所學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蕞前沿的知識運用于科幻文學創作之中。“好的科幻小說應該是剛柔并濟的,既要有硬的部分,也有軟的部分。我認為一些真正人文關懷的東西才是科幻作品蕞為內核的東西,它相比非常硬的外殼來說,柔軟有溫度,可以感動讀者。好的科幻作品可以深入人心是因為有人文關懷,無論是英雄的故事,還是愛和親情。人回應未來的時候,如何處理好本體與他者,回應技術對人類文明的挑戰,這在是科幻作品蕞需要關注的。”
在活動尾聲中,星河對青少年寄語道:“‘時間足夠你愛’是美國一個科幻大師的一部作品的名字,他用這個名字是因為在他開始寫科幻的時候,科幻還比較小眾。只要你堅持熱愛,蕞后一定能夠成功。所以,寫吧,青少年朋友們。”
首屆“鯤鵬”華夏青少年科幻文學獎由華夏作家協會創作聯絡部指導,華夏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華夏共產主義青年團深圳市委員會、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此次通過BIBF這個平臺,“鯤鵬”華夏青少年科幻文學獎進一步擴大影響,激發更多青少年投入科幻文學閱讀和創作,展現華夏科幻的未來新風采。該評選將于今年10月8日截稿,計劃投稿的讀者可以關注官方公眾號“鯤鵬青少年科幻文學獎”了解征稿信息。
(原標題《大咖云集閱讀與創作沙龍聚焦青少年科幻文學》)
(感謝分享: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感謝分享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發布者會員賬號: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