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談到生活,我們第壹反應就是“壓力大”。
談到職場,我們第壹反應就是“怕失業”。
談到社會,我們第壹反應就是“內卷嚴重”。
如今的我們,仿佛總是活在無盡的焦慮當中,少了以往的舒心坦蕩,少了以往的瀟灑自由,而多了江湖的“身不由己”。
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這么一句話:“生活不僅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那時候的自己總是覺得,自己要把握難測的人生,成為命運的引領者,在未來實現自己的心愿,去到心目中的“詩與遠方”。
慢慢地,當我們接觸到了社會之后,才恍然大悟,原來生活不僅眼前的茍且,就連遠方也都是茍且。
在當下的日子里面,如果我們沒有錢,那我們連去遠方的車費都給不起,又何談享受“詩歌”一般的浪漫生活呢?
年少不知書中意,到老已成書中人。
其實,如今的年輕人和中年人,他們正過著較為不易的人生。而他們的未來,到底何去何從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02
當代的年輕人: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
“結婚生子”是每代人都需要面臨的問題。尤其在華夏這個“傳宗接代”觀念較為濃厚的環境當中,大多人都會在二三十歲左右踏入婚姻的殿堂。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物質觀念成為了主流,其實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他們都選擇不婚不育,甚至連該有的欲望都降低了。
低欲望的年輕人,如今真的很常見。
就拿我們所熟知的90后來說,他們已然奔三了。可是,90后單身的人數依舊占了大部分,而結婚的人卻還是特別少。
是什么原因讓他們不敢結婚生子呢?三座大山。
第壹座大山,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房價。單單是一套房子,便是年輕人工作十年都買不起的。因為它的價格,已然超出了普通人可接受的能力范圍。
第二座大山,便是結婚的費用。一個適婚的男人,他需要有車有房,月入上萬。這是蕞為基本的結婚條件。可是,很多人卻達不到。
第三座大山,便是養育的高額費用。如今要養一個孩子,你沒有一定的資本,根本養不起來。或者說,他一出生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很多年輕人便產生出這樣的觀念,與其結婚生子禍害了兩個家庭,不如單身禍害自己算了,至少能夠過得好一點。
03
當代中年人:瀕臨失業,找不到工作。
人到中年,一切都變得不再容易。哪怕你想跳槽再找一份工作,你都找不到。因為如今的企業都不招收35歲或者40歲以上的中年人了。
曾有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朋友,他38歲那年就被人辭退了。而在他退出這個崗位之后,便有兩三個剛畢業的年輕人替換了上來。
后來,他便到處投簡歷,在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地方來回跑。可是,卻沒有人要他。他自己也很疑惑,自己是名校畢業的,為何沒有人要呢?
慢慢地,他才發現,如今的企業都習慣于招聘有創意、有干勁的年輕人,而不愿招35歲以上的老油條了。
對于即將人到中年,或者已然到了中年的普通人來說,一旦他們沒有保住當下的崗位,或者爬不到管理層當中,那他們就離“失業”不遠了。
要知道,像失業這樣的情況,在未來只會頻頻發生。因為科技的發展,終究會讓部分行業消亡,也會讓部分行業崛起。
可是,崛起行業的數量可能嗎?會小于消亡行業的數量。由于機器人能夠在多個方面替代人類了,那部分人群就只能被社會所拋棄。
04
回想起這么一句話,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煩惱,每代人都活得不容易。
父輩或者爺爺那一輩的人,他們認為能吃飽,能睡好就可以了。可如今的我們,衣食無憂,但卻有著其他方面的壓力。
社會終究在不斷地發展。而發展當中可能嗎?會產生好的一面,同時也會產生不好的一面。
就拿如今我們都無法躲避的“內卷”來說,它更是社會高速發展下的產物。同時,在內卷面前,普通人要勝出的難度將被無限度地提高。
一些年輕人,他們希望通過十來年的工作便能賺到一套房子的首付。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工資的漲幅終究比不過房價的漲幅。有可能他們工作十年,也都給不起一套房子的首付。
尤其是身處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們,他們希望在那里落戶生根,有著屬于自己的房子。那更是難以實現的事兒。
哪怕是中年人,他們雖然說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可他們能否安穩到退休。這更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更何況,如今的中年人都有可能要面臨“延遲退休”的問題。
活到老,工作到老,內卷到老,這也許是未來的常態。生活,終究沒有上限和下限,只有一次次的出人意料。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