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近,華夏的房地產巨頭恒大集團陷入了重大債務危機。資料顯示,恒大現在總負債1.97萬億元,相當于華夏一年GDP的2%,涉及到155家銀行,每天利息支出就高達3億元,而賬上的流動資金只有860億元。目前,恒大地產糾紛案件,也已經高達一萬多起。而目前類似于恒大這樣的高負債、高風險開發商的數量也不在少數。
面對恒大出現的債務危機,有不少民間學者都在為恒大支招:第壹是,可以要求延期歸還銀行的貸款,給恒大一些還債的時間。第二,由國企抱團來接盤,因為國企的實力雄厚,動用幾家國企來救恒大,這樣才有可能撈得回來。第三,將恒大所有欠的部分債務轉成股票(債轉股),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去兌付恒大的股票。第四,各地放松對房地產的調控,讓恒大的庫存商品房更容易出售,這樣有利于恒大回籠資金。
不過,面對恒大這1.97萬億的高負債,這也不是恒大集團在一二年內才形成的,我想任何資本都很難在短期內化解掉恒大的債務危機。可能大家都會感到奇怪,明明前些年都是在高速擴張發展的恒大集團,現在怎么又是欠下近2萬億元,且又資不抵債,恒大怎么會發展到今天“債務纏身,無人能救”的地步呢?先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年恒大都做了些什么!
第壹,近年來,恒大房產卻還在逆勢而為,不斷地從銀行貸款,并投入到拿地造房的潮流中來。現在恒大坐擁土地儲備2.93億平米,在華夏223個城市有778個在建項目。也就是說,恒大拿地建房的錢主要都是通過高息融資而來,那他的債務雪球也就會越滾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盡管與恒大欠了銀行這么多貸款,但如果按照過去的思路,恒大也不會出現債務危機,因為只要債務到期之前,恒大可以再融資,把融來的資金支付之前到期的欠債,八個瓶子七個蓋,許家印也總能夠化險為夷的。
但從去年八月份開始,央行給房企劃出了融資的三道紅線,來限制房企的貸款規模。而之前瘋狂拿地擴張的恒大肯定是三條紅線全都踩到。這意味著,恒大集團雖然位列國內房企前三甲,而融資渠道卻被封堵了。這個欠新債還舊債的游戲就玩不下去了。
第三,如果僅僅是在房地產領域擴張,估計恒大的債務規模也很難達到近2萬億的規模,但恒大還要搞多元化擴張,比如擁有職業足球隊、礦泉水、電動汽車和理財產品(恒大財富),而在多元化擴張投入了大量資金后,卻沒能給恒大集團帶來所需的現金流,也就是說,恒大的多元化擴張,基本上都是燒錢的,并不賺錢,而且還帶來了巨額的債務。
第四,恒大除了高杠桿、高負債的方式擴張之外,還有就是高息分紅。在目前世界發達China普遍在零利率或負利率的情況下,恒大之前在香港發行債券,利率高達驚人的10%。更讓人看不懂的是,恒大上市以來每年都向股東和高管們巨額分紅。
據統計,恒大累計分紅達1000多億,而許家印持有77%的股份,也就是說,大量的現金分紅的資金都流向了恒大高管們和股東的腰包。每年恒大都要把大量現金進行分紅,這也導致了恒大根本也無力償還欠款利息和本金。
恒大能發展到今天的這個地步,與其前些年瘋狂拿地造房,以及大肆多元化擴張有關。如果沒有去年八月份,央行為開發商設置的融資三道紅線,估計這個拆東墻補西墻的游戲還將玩下去。而一旦恒大的融資渠道受限,再加上今年房地產市場銷售的低迷,而且還有恒大之前的融資成本過高,這既導致了他的債務規模越來越大。這也意味著,恒大的債務危機很難在短期內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