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科四季花城小區牡丹苑內,“寶媽團”的寶媽正在架空層墻面上畫牡丹花。
記者李愛華 攝
9月16日上午,武漢城市留言板“區區小事 滿滿幸福”系列活動第四場走進東西湖區萬科四季花城小區。社區、物業及小區居民做客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直播間,與網友互動,分享老舊小區外墻改造的成功經驗。
記者看到,在這個建成已20年的老小區,一些喜歡畫畫、善做手工的居民們組成了“寶媽團”,在小區架空層義務彩繪,一面面色彩鮮艷的彩繪墻,不僅扮靚了小區,也為居民生活“增光”“添彩”。
居民拿起畫筆義務彩繪扮靚小區
萬科四季花城小區共2060戶,210個單元,16個組團分別用花名命名。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朱麗君介紹,老舊小區一些墻面出現老化破損,影響小區環境,物業、社區每年都要對小區進行“小而美”的改造,為老小區做起“微景觀”,其中,用繪畫的形式對小區外墻進行翻新,受到居民的普遍歡迎。
在萬科四季花城小區牡丹苑,記者看到一樓架空層內,一群社區居民正忙碌著,用畫筆為墻壁作畫。繪畫內容主要是山水、花卉等,每一幅都細節生動、色彩艷麗。
這個架空層高約4米,面積近100平方米,是小區居民平時休閑娛樂的場所。近10天來,架空層空間開始“微景觀”改造,小區居民、物業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紛紛加入團隊,義務為改造活動出工出力。
架空層成了一個大畫室。有的人在調配顏料,有的人爬上腳手架為樓頂刷底漆;大塊的墻壁、方正的立柱都成了畫布,在畫筆的描繪下,一朵朵艷麗的牡丹花盛開著,栩栩如生,空蕩蕩的架空層頓時變得煥然一新。
“寶媽團”為小區義務彩繪
80后寶媽曾夢利是繪畫現場的負責人,她自學過美術,有一定的繪畫基礎。牡丹苑架空層應該畫什么?曾夢利認為,萬科四季花城小區16個組團分別用花名命名,“扮靚”牡丹苑組團,就主畫牡丹。
創作時,曾夢利負責畫面的主體和顏色調配,其他人員可以按照自己對花草的喜好和理解,在墻壁的留白部分自由創作。其實,早在6年前,小區就用繪畫的形式對墻面翻新進行過嘗試,受到居民的好評。2015年,小區一處兒童游樂場投入營運。曾夢利看到游樂場旁邊一處外墻比較老舊,萌發了用彩繪扮靚外墻的想法。在小區業委會和物業的同意下,曾夢利在這堵墻面上畫上了卡通動物、花草等,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居民觀看,兒童游樂場也變得靈動了起來。
喜歡畫畫、善做手工的曾夢利還帶領不少和她一樣的寶媽,組成了近10人的“寶媽團”參與其中。在萬科四季花城小區內,卵石、拱橋、被修剪的樹枝橫截面等,一切需要翻新改造的地方,都成了“寶媽團”的畫布。一處處彩繪“微景觀”,扮靚了小區。他們還幫隔壁的長源假日港灣小區完成了創作。針對其他小區,寶媽們會收取一定的人工費,而對居住的萬科四季花城小區,都是義務勞動。“希望能以這樣的方式改善居住環境,為大家做更多實事。”曾夢利說。
“小而美”改造背后有這些訣竅
老舊小區如何進行“小而美”的改造?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東西湖區金銀湖街花城社區魏彥輝書記介紹,實行社區、物業、業委會三方聯動機制,共同謀劃,共商共量,將群眾的“小事”當成“民生實事”來辦,推動這項工作最終落地。
萬科四季花城小區對小區外墻的“微景觀”改造,由業委會負責彩繪設計,物業和社區負責籌集資金,物業、社區、志愿者均義務參與,小區外墻改造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正在對小區牡丹苑組團的架空層進行改造,再過三五天就可以全部完工。”
魏彥輝表示,小區參與彩繪的人員都是義務勞動,主要開支是彩繪顏料支出,這筆幾千元的支出主要由社區惠民資金承擔。此外,物業還持續推進年度改進計劃,增設了公共座椅和照明燈,騰出專門的地方改造成居民休閑納涼場所,提升了小區居民的幸福感。
記者李愛華
來源: 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