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這已經是秋季開學后的第二個周末了,可是仍然有很多孩子還沒有完全進入學習狀態,也還有很多家長對孩子未來學習之路持焦慮情緒。
每年開學季,不僅在考驗孩子們的心理素質,更在考驗家長的心理承受力。尤其今年,暑假就開始“刮大風”的“雙減政策”,開學后對孩子、對家長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在此,三土媽媽特意跟幾位孩子處于不同年齡段的寶媽進行了長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她們是如何看待入園、雙減和內卷的。
孩子入園,心都被掏空了
寶媽:豆豆媽 孩子:李豆豆 女孩 剛上幼兒園小班
李媽媽說其實孩子入園前一個月她就網上找了各種攻略來看,細致入微地給孩子準備各種入園物品,帶著孩子調整生物鐘,并且一遍一遍鍛煉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吃飯的能力。然而,當孩子真正去了幼兒園,她才發現,物品準備得再完美,還是克服不了心理那一關。
早上李媽媽遵照網上給出的入園原則,將豆豆送到老師手里轉身就走了,可是剛跨出幼兒園大門就開始焦躁萬分,耳邊還回蕩著女兒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那一瞬間,眼淚涌了出來。
去上班后,一直忍不住翻開班級群看看老師有沒有發什么消息過來。一旦老師發來孩子們的照片,她就一張一張仔細地翻看女兒的身影,哪怕就是一個背影也會讓她感覺得到了莫大的慰藉。
看到網上流傳的這張“幼兒園圍墻外爬滿家長”的照片,李媽媽忍不住撲哧笑了:“對對對,就是這種心態,如果不是趕著上班,可能我也會爬上去看一看。”
現在開學一周多了,李媽媽表示現在送豆豆去幼兒園,豆豆已經不哭了。但是李媽媽自己仍然還處于分離焦慮的情緒中,她說還是會忍不住一遍一遍查看班級群消息,手機不敢離身生怕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什么事老師找不到自己,總之,心里還是時時刻刻掛念著。
也許,需要做分離焦慮心理建設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諸多家長們。
小學了,“佛系”還是“內卷”?
寶媽:米米媽 孩子:王米米 女孩 剛上小學一年級
最開始米米媽還是挺“佛系”的,沒有讓孩子超前學習,因此,孩子度過了一個相對輕松愉快的幼兒園時光。可是,當孩子真正上小學后,看著周圍的孩子每個都各種才藝傍身,有的孩子已經會認好幾千字,有的孩子英語學到了初中生水平,還有的孩子奧數已經可以和三年級娃比肩了……米米媽開始自我懷疑:當初堅持快樂學習、慢慢成長錯了嗎?
米米媽媽開始擔心宛如一張白紙的米米跟不上學習進度,甚至開始幻想女兒因為聽不懂老師講解的內容被同學嘲笑,因考試不合格遭大家白眼的場景。開學這一周多的時間,米米媽媽每天如坐針氈,各種擔心、各種焦慮。
米米放學,她就迫不及待地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開心嗎”,還好,每次米米都告訴媽媽自己很快樂。偶有不開心的時候,米米給的理由都是:“某某某借了我的橡皮擦,給我用壞了”、“放學路上看見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正準備去撿,卻別同學捷足先登了”……每次聽了米米的話,媽媽都會稍微放下心來,原來,在孩子的世界里,每天影響他們的不過是大人眼里的芝麻小事,而大人擔憂的事情并沒有困擾過孩子。我們和孩子就像生活在兩個平行宇宙,各有各的快樂,也各有各的憂愁。
升學在即,已經無力“內卷”
寶媽:然然欣欣媽 孩子:老大然然,初三;老二欣欣,小學六年級
我打電話咨詢然然欣欣媽,請她談談孩子開學一周后的心路歷程,她沉默了兩秒后,在電話那頭發出了沉沉的哀嘆。她說,這學期,老大初三了,即將中考;老二六年級了,即將小升初。這一年,她的日子注定了每天都是煎熬。
中考就是分流大關,老大面對的問題非常具體。可是然然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平日壓根聽不進媽媽的諄諄教誨,媽媽本想多給孩子強調一下初三的重要性,孩子剛聽兩個字就轉身捂住了耳朵,媽媽每次只能望著孩子背影嘆氣。媽媽說,然然成績屬于中等那種,用老師話來說,就是稍微努努力就上去了,可是一旦松懈也會快速滑坡。可是,現在孩子也不太愿意跟媽媽交流,媽媽也怕說多了讓孩子壓力太大,只能偶爾小心翼翼地稍作試探。
相比之下,六年級的老二省心多了,媽媽說,雖然也處于升學的關鍵期,但是孩子讀的是小學初中一體化的私立學校,沒有升學壓力,加上老二成績還不錯,對媽媽來說也算一種慰藉吧。
其實,無論入園,還是雙減、內卷,每個家庭、每對父母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應對方式,只是似乎大家或多或少都逃不掉那種焦慮的情緒。有時候,感覺迷茫,我們會焦慮;有時候,想通了,我們又放下……陪伴孩子成長就如一個個魔咒,我們的心情總像心電圖起起伏伏。不過,無論你是處于焦慮期,還是平穩期,都要記住,你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相信他、支持他,是我們這些家長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