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報道,福特(Ford)、大眾(Volkswagen)和戴姆勒(Daimler)等主要汽車制造商仍在艱難應對全球芯片短缺的影響。這三家公司的高管近日都重申,未來一段時間缺芯可能仍是一個問題。
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Herbert Diess、戴姆勒首席執行官Ola Kallenius和福特歐洲董事會主席Gunnar Herrmann周一在慕尼黑車展上不約而同地表示,目前還很難說這個復雜的問題何時能得到解決。
Diess稱,由于芯片短缺,德國大眾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他說,“由于半導體短缺,我們的業務相對疲弱。我們在中國受到的沖擊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這就是我們失去市場份額的原因。”
Diess還指出,他在中國的同事一直在推動更多的半導體,并稱缺少芯片是一個“真正的大問題”。該公司曾預計,半導體行業的情況在暑假后會有所改善,但事實并非如此。最近幾周,大眾汽車的許多供應商所在的馬來西亞受到新冠病毒的嚴重打擊,導致多家工廠關閉。
他表示,他相信隨著各國減少新冠病毒傳播,芯片短缺問題將開始消失,但他預計半導體普遍短缺將持續一段時間。他說,“我們將面臨半導體的普遍短缺,因為物聯網發展如此迅速,因此將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我們將努力應對。”
原材料危機
與此同時,福特的Herrmann估計,芯片短缺可能會持續到2024年,他補充說,很難準確地指出這種情況何時會結束。人們認為,電動汽車的普及加劇了這種短缺。例如,一輛福特福克斯通常使用大約300個芯片,而一輛福特的新型電動汽車可以使用多達3000個芯片。
除了芯片,現在還有其他短缺問題需要解決。Herrmann表示,福特在原材料方面正面臨"新危機"。
“不光是半導體,”他說,鋰、塑料和鋼鐵都相對短缺。“你會發現到處都是短缺或限制。”
Herrmann認為,隨著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汽車價格將會上漲。盡管存在失衡,但可慶幸的是,他說,福特歐洲的新訂單“非常出色”,“需求實際上非常強勁”。
戴姆勒的Kallenius則表示,他認為第三季度是供應中斷的“低谷”。他說,“這似乎是受影響最大的一個季度。我們希望在第四季我們將開始再度回升。但是我們的生產系統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它需要保持靈活性。”
此外,德國技術和工程集團博世(Bosch)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其認為隨著全球芯片短缺的加劇,汽車行業的半導體供應鏈已不再適合使用。
博世管理委員會成員Harald Kroeger上個月底曾表示,去年,從汽車到PlayStation 5和電動牙刷的芯片需求在全球范圍內激增,供應鏈已經崩潰。
“我認為我們需要的是在(供應鏈)的某些部分有更多的庫存,因為其中一些半導體需要6個月才能生產。你不能在一個(每兩個星期)就得到一個訂單的系統上運行。那是行不通的。”他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