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菏澤9月4日消息(總臺記者白杰戈 劉穎超)新學期剛開學,山東菏澤一所小學“要求房產套內面積超過60平米才能入學”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被質疑是“嫌貧愛富”,違背“教育公平”原則。學校負責人表示設置房產面積的條件是應對炒作學區房的行為,屬于“無奈之舉”。當地教育局承認工作不到位,目前學區內適齡兒童的入學問題已經全部解決。
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位于菏澤市中心。有周邊小區的業主向媒體反映,他們的房產屬于這所小學的學區,但是今年8月網上報名時,校方以相關房產“套內面積不足60平米”為由拒絕了他們的入學申請。有負責這個區域的房產中介介紹:“以前有說過要60平米以上,但是包括奧林花園北區的閣樓,40多平方,人家也有能上的。今年就限制得比較嚴一點,比如父母在菏澤其他地方有房產,如果再買的話都不行。比如他在西關有一套房子,也有房產證,又買了這邊的房子,就不一定能上。”
記者在菏澤日報下屬的新媒體平臺上找到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2019年7月發布的“關于招生工作的聲明”,文中提到,隨著棚戶區改造及城市化進程加快,該校學區范圍內適齡入學兒童急劇增加,學位嚴重不足。經上級相關部門同意,在今后招生工作中將按照完全符合條件者優先、分批次處理的原則,首批招生先解決戶口、房產均符合要求的,其他情形視校舍、師資等基本條件解決情況,再報請上級有關部門研究處理。
關于房產證件的認定,這份聲明給出的標準是:本學區范圍內產權完全屬于兒童直接監護人的成套住宅(指由若干臥室、廚房、衛生間、客廳等組成的供一戶使用的房屋,一般套內面積不小于60平方米),而非小公寓、商業用房、寫字樓、儲藏室、小閣樓等。學區內有房產但未作為日常生活居住地或租借給他人的,產權人子女不享受該校劃片招生入學政策。房產證件在2019年8月31日之后取得的,按新增加居民對待,由屬地教育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到新增校舍入學。學區內原拆遷戶回遷安置的不受此限制。
有輿論質疑“60平米”的限制政策是“嫌貧愛富”,違背“教育公平”原則。菏澤市教育局負責人通過當地媒體回應稱,“此次事件受到廣大網民關注,說明我們工作中還有不到位的地方”。
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是菏澤市教育局下屬的公辦小學,享有“山東省教學示范化學校”等稱號。
菏澤市相關部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小學學區內適齡兒童的入學問題已經全部得到解決。該負責人說:“都上了實驗小學,實驗小學有好幾個校區,在不同校區都已經解決了。這三個校區離得很近,都在周邊兩公里之內,所以不存在很遠的情況,但是有些家長可能一直感覺校本部好像好一點。”
記者注意到,截至發稿,在房產中介網站上,仍然有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學區內的房源將學校名稱寫在標題上作為賣點。菏澤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城區學校建設力度,優化教育布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浙江溫州、江蘇如皋等地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入學條件中,也有“房產面積在60平米以上”的要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地方政府應當努力實現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并在此過程中盡可能壓縮資源不均衡導致的獲利空間。儲朝暉說:“當地政府制定政策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全面的因素。政府要從保證老百姓受教育的基本權利這個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說看著這個問題積累。事實上我在各地調查就發現,確實有一些地方利用學校帶動房價,利用房價再來造一個什么樣的學校,這兩個方面有一點相互‘互動’,這個‘互動’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說肯定是不利的,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從某一些當事人的角度來看,這里面有很大的利益空間,能夠獲利。所以從政府這個角度,應該把有從中獲利的空間擠壓下去,這些問題就會減緩了,至少不會像這樣引起那么多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