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管是真的生了病還是亞健康的人群都是居高不下的,大家都在分析為什么會生病的原因,但往往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才使得很多人忽略了最容易對我們造成影響又最容易受我們自己把控的因素,那就是情緒。
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心理、社會三方面的完滿狀態。”而據研究發現目前發生的諸多疾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都是情緒問題導致或者加重疾病的發生發展的。為此每個人要想身體健康,必須要具有健康的情緒。 良好的健康情緒體現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之中,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等這都是對良好情緒功能的肯定,若遇事過于產生悲傷,甚至產生“敷衍”的活下去的情緒,這種活法情緒是有害的,所以說人應學肝“自作多情”,這同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寬以為樂、動中取樂、靜中得樂、愛好多樂、知足常樂、天倫之樂、健康是樂。對這些情緒管理的描述我們根本就不陌生,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是少之又少。
現代醫學認為“不同心理狀態激發產生不同化學物質,作用于特定的靶細胞、靶器官而發生反應”。當我們的思想和心情發生變化時,身體的相關部位就會有相應的變化和反應。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想要吃東西的時候,口、舌和胃等消化器官就會有反應;想要看的時候,視覺器官就要發生變化;想要走的時候,運動器官會有反應。在臨床中,無論是哪個科的醫生,都會囑咐病人要放松,不要太大壓力,要盡量保持心情舒暢。他們都認為,這對疾病的康復以及預防疾病的復發甚至防止疾病的加重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曾有人做過這樣的科學實驗,在喂老鼠的食物中,加入致癌物質,其癌癥發病率僅為10%;當對老鼠進行能夠引起緊張情緒的強烈刺激時,其癌癥發病率就上升到50%。通過不同的結果可以看出,情緒的變化對健康狀況的影響非常的大。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同樣得癌癥,積極心態和消失心態的不同結果,有的人很快康復,有的人因知自己得癌癥被“嚇死”。
當然,即使將情緒管理與自身的健康說的關系多么重大,也還是會有一群人會認為很多事情你說的簡單、輕松,但是當自己真正遇到了之后就不是這樣認為的了。比如工作壓力比如升學壓力,再比如如今壓在多數國人心頭的重擔—房貸和養家糊口,這些東西都不是說放寬心就能很好的解決的,所以我們能夠去做的似乎只有爭取剩下的那些可能不會如此煩心的問題去將這些問題細小話、看輕些。釋放壓力、適當的放松對于當代人而言是絕對非茶必要的,且迫在眉睫。如果真的覺得控制不了情緒,喜怒無常或者抑郁非常,您可以選擇先將這些瑣事放一邊,做一些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情,或者找幾個好友、家人聚聚,將自己的煩悶傾訴一二。但是,即使能找別人傾訴,自己在把控情緒中還是最主要的角色,如果大家都無法擺脫世界的桎梏,那就只能歡笑著向前了。因為隨著房價和養家的壓力一同增長的,還有治病的費用。
【本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彥頁,未經書面授權,任何(自)媒體不得轉載、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