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 章航英
8月27日,快狗打車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刺“同城貨運第一股”。
快狗打車是58到家子公司,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58速運,2017年與GOGOVAN(快狗速運)合并。2018年,公司更名為快狗打車,從B端的拉貨業務向C端市場延伸,定位類似于“貨運界的滴滴”。
今年7月,快狗打車官宣完成約4億元C輪融資,由交銀國際聯合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CMF)共同領投。IPO前,58到家持股51.2%,為第一大股東,GoGoVan Cayman為第二股東,持股17.82%。
去年,快狗打車一共產生2710萬份訂單,交易總額為27億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0年交易總額計算,快狗打車是中國內地第二大線上同城物流平臺,但市占率只有5.5%。與排名第一市占率54.7%的貨拉拉相去甚遠。排在第三的是滿幫集團,市占率3.1%。
今年6月上市的滿幫集團,更偏跨城長線物流。去年,滿幫集團才進入同城貨運市場,當年交易總額達到1738億元,并且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已實現凈利潤2.81億元。
反觀快狗打車,過去三年一共虧了19億。2021年前4個月,虧損則為2.5億。換句話說,從2018年1月到今年4月底,累計虧損達21.5億。
同城貨運市場混戰,美股上市遇阻,如今已有福佑卡車、貨拉拉、安能物流等多家物流企業傳出將在港股上市的消息。流血上市的快狗打車,正在艱難闖關。
三年多虧了超20億,燒錢難換市場
從2018年1月到今年4月底,快狗打車總交易訂單超1億單,交易額(GTV)共計約102億元。其業務覆蓋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40多座城市。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用戶2480萬,司機450萬名。
2018年到2020年,快狗打車分別虧損10.71億元、1.84億元、6.58億元。加起來,過去三年虧了超過19億。而過去三年,快狗打車的收入一共也才15億。今年前4個月,其收入為1.93億元,虧損則達到2.5億(即使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后,虧損凈額依然有5178萬元)。
虧損是為了在短時間內打開市場。
2018年快狗打車進行品牌升級,第一步更名,從“58速運”到“快狗打車”。霎時間,快狗打車的海報鋪滿了電梯廣告。
改名還引起了不小的風波。曾有司機抱怨,接到訂單時,有用戶調侃:“快來條狗給我拉貨”。
更名引發爭議,也帶來更大關注,這或許正在公司計劃之內,據i黑馬報道,快狗打車App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小華曾透露,更名籌備期長達半年之久,是特勞特咨詢公司的手筆。更名近一月后,快狗打車 APP 的下載量增加了 3 倍。
一系列營銷動作帶動營銷費用暴漲,快狗打車2018年的營銷費用達到5.32億,甚至超過當年的收入4.5億。2019年,銷售及營銷費用占比仍舊達到總營收的54%,去年才下降到36.7%。
但不斷增長的營銷費用并沒有帶來業務數據的上漲。以平臺服務為例,月活用戶數逐年下降,從2018年的86.9萬下降到2020年的64.5萬。訂單數量也先升后降,2018年還有3133萬單,去年只有2586萬。
疫情影響是一方面,激烈的競爭也是重要原因。
為了應對焦灼的市場大戰,快狗打車再次加碼營銷費用,今年前4個月就花了7400多萬元,比去年同期多出1000多萬,但收效甚微,平臺服務方面月活用戶僅增加了4.5萬到54.5萬。
而據貨拉拉官方介紹,截至2021年3月,其月活用戶達760萬——是快狗打車的十倍還多。
快狗打車不缺子彈。今年7月,它完成約4億元C輪融資。但燒錢雖能換來增長,卻越來越吃力。
抱緊社區團購大腿,開拓海外市場
收集龐大的司機與用戶信息,按需匹配,同城物流公司具有互聯網公司的特點,套路也差不多——前期靠燒錢堆出市場規模,隨著用戶增長,“飛輪效應”開始顯現,更易實現盈利,同時平臺活躍度帶來用戶自然增長。
快狗打車目前有三大業務:平臺服務、企業服務和增值服務。平臺服務即通過平臺匹配司機和用戶,即To C的生意。其中,平臺賺的是服務費,即用戶所付價格與司機收取費用的差價。從2018年起,快狗打車的抽傭比例一直在上升,今年起中國內地市場的抽傭比例為11.7%。
企業服務即直接與企業客戶合作,即To B。這塊業務的收費比較靈活,根據情況與企業訂相應的收費表,服務費一般根據使用的車輛、配送時間、貨物重量而定。
企業服務撐起了快狗打車的營收大頭。今年前4個月,平臺服務營收7483萬元,占比38.7%;企業服務營收1.11億元,占比57.8%.
快狗打車加大了企業服務的力度,比如通過專門的企業服務團隊,為不同的企業定制解決方案。去年底,快狗打車正式推出“快狗專送”服務,解決社區團購最后一公里配送履約需求。
快狗打車初期主要合作企業是共享單車,但如今,社區團購企業成了主要目標。今年4月,快狗打車總裁何松表示,社區團購是今年主要布局方向之一,多多買菜、美團、京喜、盒馬、橙心優選都是其合作伙伴。
增值服務則是在前兩大業務基礎上不斷擴展的新業務。看起來有點像“廣告商”和“中介”。
比如,它通過APP向司機提供定位加油站和車輛維修保養中心的相關信息,并向這些服務商收押金。快狗打車還和汽車商家合作,為司機提供折扣價,它向這些汽車商家收取傭金。去年,快狗打車通過這種方式,收入1555萬。
此外,快狗打車在中國內地之外市場的增長勢頭不錯,營收占比逐年上升。今年前4個月,海外營收占比已近五成。快狗打車已經是香港地區最大的線上同城物流企業。目前,它正計劃進軍越南,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
掘金萬億藍海市場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貨車,撐起了一個萬億市場。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交易總額算,中國內地同城物流市場從2016年的7950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1.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5%,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2萬億元。
同城物流市場很大,但分散,且線上滲透率不高,2020年僅為2.9%。這意味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2014年,伴隨O2O投資熱潮,同城物流在線平臺也經歷“百團大戰”,通過燒錢補貼跑馬圈地。隨后,市場經歷了洗牌。行業內不少企業合并,譬如58速運與GOGOVAN合并為快狗打車,江蘇運滿滿和貴州貨車幫合并為滿幫集團。
市場競爭正走向白熱化。除了頭部的貨拉拉、快狗打車外,越來越多巨頭盯上了這塊蛋糕。順豐旗下順陸、滴滴旗下滴滴貨運來勢洶洶,就連共享單車巨頭哈啰出行也躍躍欲試。據公眾號“驛站”披露,滴滴速運正用補貼吸引用戶。為了維護老用戶,每單補貼30元,甚至更高。
在同城物流線上市場,貨拉拉已經占據一半以上市場。事實上,快狗打車與滿幫集團,以及后來者們都只能算“第二梯隊”。
市場早已過了草莽階段。
今年年初發生的貨拉拉女乘客跳車事件是一個分水嶺。它反映出貨拉拉作為最大的同城貨運線上平臺,還有很多管理漏洞。譬如,車內沒有監控、價格不透明,路線規劃還需優化……
快狗打車也在往精細化運營方向走。
今年2月,快狗打車曾發布《2020貨車司機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平臺司機月均收入達到1萬左右,是行業整體月均收入的1.2倍。但隨著司機隊伍的擴大,能否持續保持高單量、高收入,成為能否留住司機的關鍵。
如今,快狗打車“貨運專車”正逐步將兼職司機轉變成“全職”司機,原先搶單模式也變為平臺派單,司機收入將由底薪和績效組成。有了穩定的收入,司機將能以更平穩樂觀的心態,提高服務質量。
快狗打車面臨的外部環境也很嚴峻。隨著個人數據信息保護收緊,反壟斷審查趨嚴,整個行業面臨不確定性。今年7月,滿幫集團就被網絡安全審查。此前,滴滴旗下滴滴貨運因安全審查已經停止新用戶注冊。
即便成功上市,快狗打車的真正挑戰也才剛剛開始。
編輯 王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