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未來的阿富汗能夠如其中文譯名,富字立當中,真正地富起來,而前提是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財新網】(發文人 吳鵬)8月31日,是外國結束在阿富汗軍事任務的最后時限。此前,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先后發表聲明,稱已完成從阿富汗的撤離任務。外國軍隊常駐阿富汗近20年的歷史,隨著最后一批美軍撤離,將宣告結束。再次走上政治舞臺中心的塔利班,將全面接手政權,阿富汗的歷史也將掀開新的一頁。
我國駐阿富汗事務特使岳曉勇近日在接受復旦大學我國研究院咨詢委員會主任李世默的獨家采訪時表示,這可能是幾十年來,阿富汗人第一次能夠在沒有外國干涉和外國軍隊駐扎的情況下,自己決定自己國家的命運。國際社會應該放手讓他們抓住這一機會,去實現國家的和平、長期穩定與和平重建。真心希望阿富汗能抓住這一機會,找到自己的道路,找到一條得到本國人民支持,真正適合本國條件和自身發展的道路。
對于4000萬阿富汗百姓而言,對于阿富汗周邊眾多國家而言,都期待著阿富汗由此告別戰亂、貧窮、苦難,走上休養生息、和平重建的正常發展之路。而重新掌權的塔利班,也在此方面作出了一些承諾,保證讓人民安居樂業,盡享太平。畢竟不管誰掌權,都要顧及國計民生,否則政權不會穩固和長久。
機遇有了,政略有了,但實現的過程并不一定一帆風順,風險和挑戰依然巨大。
首先,和平重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需要在一個穩定、和平的國內政治環境下才能展開。塔利班雖然重掌江山,但能不能坐得穩,坐得住,現在外界還是有很大的疑問。目前,塔利班事實上是控制了阿大部分地區,但也絕沒有做到“大一統”的天下歸心,在潘杰希爾山谷盤踞的傳統反塔利班的抵抗運動,原政府中堅持抵抗和反對塔利班的勢力,長期蟄伏甚至混入塔利班的各種恐怖組織人員,也都在蠢蠢欲動,暗中較勁,成為塔利班政權或明或暗的對手。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美軍士兵在機場協助人員撤離。圖/IC PHOTO
如果塔利班不能將其收服、控制,達成全國性和解,阿政局就會始終處在不穩定的狀態,內戰隨時可能爆發,恐怖活動接二連三,國家也將永無寧日。如果是這樣一種局面,阿富汗的和平重建最后就只能是一紙理想,國家命運、人民生活始終無法擺脫戰亂的惡性循環。8月26日在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發生的由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發動的恐怖襲擊,已經發出了一個不祥的信號。塔利班如果處理不好,甚至面臨政權得而復失的巨大政治風險。
其次,過去近20年,阿富汗經濟主要靠外援輸血,雖然據世界銀行數據,美軍進駐阿富汗近20年,阿富汗GDP增長了6倍,但人口也增加了近1700萬,人均GDP的增長并不顯著,而且這些增長的動力百分之七八十還是來自外國及世行、IMF等國際組織的經援。塔利班重新掌權后,由于國際社會對其仍心存疑慮,普遍未予承認,外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及IMF和世行甚至凍結了阿富汗在海外的外儲,停止了對其貸款和援建項目,并保留對塔利班未來采取經濟制裁的可能,導致塔利班目前可調動的經濟資源有限,令阿富汗經濟徘徊在崩潰的邊緣。
已流亡到海外的阿富汗前央行代理行長阿吉馬爾·艾哈邁迪(Ajmal Ahmady)不久前在接受CNN采訪時就說,現在的阿富汗正面臨物價飛漲、資金緊張的問題,塔利班新政府將面臨嚴峻的財政困難和經濟問題。外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也認為,隨著外國援助和支出的枯竭,阿富汗面臨著迫在眉睫的經濟挑戰。
第三,塔利班缺乏經濟人才,在應對經濟問題方面可能力不從心。8月下旬,塔利班任命穆罕默德-伊德里斯(Mohammad Idris)擔任中央銀行代理行長。據介紹,穆罕默德-伊德里斯此前是塔利班經濟委員會的負責人,自塔利班上一次被趕下臺后,這個經濟委員會一直處于秘密運作狀態,其活動是向商人和農民課稅,籌糧籌款,補充塔利班的軍費開支。彭博最新稱,沒什么人認識這位穆罕默德-伊德里斯,他的教育背景,以及擁有什么處理貨幣、金融政策的專業資格,外界一無所悉。相較之下,已逃出阿富汗的原央行行長阿吉馬爾·艾哈邁迪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國經濟類報刊《回聲報》也指出,穆罕默德-伊德里斯此前默默無聞,并沒有經過任何可支撐其完成新使命的經驗,此次得到任命,將不得不面對一系列棘手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目前來看,外國軍隊撤出后的阿富汗,經濟上是個爛攤子,貨幣危機、通貨膨脹、缺糧少吃、人道災難隨時可能發生,而塔利班資源和能力的局限以及巨大的開支缺口,也會令地下經濟、毒品交易等繼續大行其道,和平重建之路談何容易。
歷史上看,阿富汗雖然富有巨大的礦產資源,但也從來不是一個富國,每一代領導人都孜孜追求強國富民的現代化進程,但最終都因種種原因以失敗告終,走不出社會動蕩的歷史怪圈。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阿富汗似曾有過一段富裕時光,有資料說,從不少當年的歷史圖片可見,當時的阿富汗女性時尚、前衛,不用戴面紗。首都喀布爾還有一座時裝學校,經常舉辦時裝秀,吸引世界各地的時尚愛好者,更讓阿富汗出口了不少羊皮大衣。這個時期的阿富汗有著“中亞巴黎”的美譽。而當時的經濟發展,阿富汗甚至比我國都更加富足,1978年蘇軍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人均GDP約260美元,是當時我國的1.5倍左右。然而,經過40年的戰亂,2018年阿富汗人均GDP僅為521美元,而我國則接近1萬美元,是阿富汗的19倍。當時,阿富汗人口3700萬,與我國黑龍江省差不多;面積65萬平方公里,是黑龍江省的1.5倍。但阿富汗GDP只有約200億美元,不及黑龍江GDP規模的十分之一。雖然這種類比不一定精當、準確,但也還是反映出一些問題,有一定參考價值。
希望未來的阿富汗能夠如其中文譯名,富字立當中,真正地富起來,而前提是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生存和發展環境。9月1日后的阿富汗新歷史,是寫滿和平、繁榮、建設,還是戰亂、苦難、磋砣,就在執政者的一念之間。(未完待續)
“阿富汗風云”系列連載首發于“財新mini”,這是財新傳媒近期推出的小而美的泛文化閱讀精品,由眾多有智識、有才華的專欄作家和財新發文人供稿。內容涵蓋人文、熱門話題、讀書、藝術、體壇、飲食、故事、人物、心理、朗讀等等。來mini頻道-財新網閱讀更多精品內容吧!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財新傳媒】所有,近日最新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